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东林观山寨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昆明龙泉观
昆明龙泉
2023-04-15
道教宫。在云南昆明城北12公里龙泉山麓。《龙泉山道院记》载:洪武已亥年(1395),西平沐公在此择高地构道院一区,命道士徐日暹主之。不久,长春真人刘渊然到滇,曾居此弘道
东水茶
水茶
2023-11-06
水茶:水茶,茶色透明,显嫩绿色。味道甘凉清香,具有生津、消滞、降血压、帮助消化和开胃等功效。水茶是水山区的特产,相传已有三百多年采茶历史了。水山山高密,气候温和,水茶生长在经年云雾缭绕的山上。但产量不高,奇货可居。经山民加工制成的水茶浸泡后,茶
观莲桥
莲桥
2023-05-27
莲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县溧城镇常溧河上,距离溧阳城4.5公里,又称昆仑桥。据说清代乾隆年间修此桥时,河中满是盛开的莲花而得名莲桥。中文名:莲桥别名:昆仑桥距离:溧阳城4.5公里所属地区: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县时代:清代
玄珠观
玄珠
2023-05-03
玄珠又名玄龙寺。位于巍山古城东南玄珠山。始建于南诏时期,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重建,清同治年间毁于战乱,光绪年间重建。依玄珠山而建,层台叠阁,气势雄伟。其布局为在南北中轴线上建山门、四圣殿、石牌坊、玉皇殿
青山观
青山
2023-10-05
青山又名青武山,位于巴山北麓、汉水南岸的洋县石关乡境内,距洋县县城28公里,距西乡县城28公里,其山海拔747米,山势险峻陡峭,一峰独秀,竹木茂密,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是避暑游览胜地。山上建有关公殿、娘娘殿、财神殿、观音殿、灵官殿、药王洞和祖师殿
林田山林场
田山林场
2023-04-24
田山林场位于中央山脉东侧,行政区跨于花莲县万荣乡与秀林乡,以万荣乡为主,北与木瓜山事业区毗邻,西与浊水溪事业区丹大事业区相接,南频峦大山事业区与花莲县凤镇交界,南北共长二十七公里,东西约宽二十六公里,全区均属于国有野地
蟆颐观
蟆颐
2023-09-14
蟆颐正名重瞳,位于东坡区崇礼镇北。自唐、宋、明、清一直为眉山胜境,三苏、陆游以及明清眉州知州都曾题咏。唐末尔朱真人,杨太虚皆得道于此。现存大殿和正门。昔年,蟆颐山上有修建于唐代初年的重瞳古,据说是四目仙翁之真府,故名,明末毁于兵火
中房林氏祖厅旗杆林
中房氏祖厅旗杆
2023-11-13
中房氏祖厅旗杆位于罗源县中房镇家村,年代为明、清。简介:位于氏祖厅前,计有18对明清两代所立的石旗杆,其中有明嘉靖年间湖州乌程县少尹灯、明万历年间河南道参军日荣、清顺治年间广东廉州同知长存、清咸丰年间署湖北荆门州知州林芝华等所立,蔚为壮观
郴州东江湖莽山旅游攻略2019最新观雾攻略
郴州江湖莽山旅游攻略2019最新雾攻略
2023-09-29
郴州江湖莽山旅游攻略2019最新雾攻略:小东江自由行,让旅行更简单雾漫小东江小东江的名气早已远扬,雾锁小东江的美景更是让无数的摄影爱好者从凌晨4点多便开始默默地在栈道边等候。小东江,她的美不仅自那一顷碧波和满目的青翠中涟漪般的漾出,更自那朝夕变幻、暮起晨落
绣林玉液
玉液
2023-10-23
玉液:绣玉液绣玉液产地范围为湖北省石首市现辖行政区域。绣玉液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石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绣玉液的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
松包观
松包
2023-09-19
松包:在团结乡背后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座道观名松包,现任主马仕太(2016年病逝)在过去残存的古庙处重修了道观,供佛了多个菩萨,内雕刻了多贴对联,有一定的禅意和文学修为,比如杏林山下虎求丹,橘井泉里龙问病、心实实心时时新心新,福人人福仁仁佛褔佛等
指林禅寺
禅寺
2023-09-26
禅寺始建于元年贞二年,后经明清两代的扩建重修,现已成为滇南最早的禅宗寺院。现在仅存指寺大殿和指寺牌坊,大殿还保存有两幅明代佛教工笔白描壁画。用时参考1小时交通指禅寺位于建水古城内
观澜阁
澜阁
2023-08-12
澜阁座落在城西32公里徐家渡东边村,距320国道南侧约100米,砖石结构,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澜阁三级双檐,呈平面八角形,高23.3米,径7.55米,墙厚1.51米,底层有石刻横额澜阁三字行书石刻,笔划饱满,右刻建塔年月
心圣观
心圣
2023-07-19
心圣位于江苏泰州海陵区江洲北路46号,原名永福(民国年间名永福庵)。海陵素为地灵人杰之地,公元1457年,明朝泰州才子储巏诞生于此,后中殿试二甲第一,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据史志记载,永福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寿宁观照壁
寿宁照壁
2023-07-06
寿宁照壁,位于代县上馆镇北关村中。据清光绪版《代州志》载,原为寿宁附属建筑。寿宁建于宋代,明弘治年间(14881505)改为太宁宫,现已毁,仅存五龙璧,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清咸丰二年(1852),因遭水患局部损坏,清咸丰三年(1853)重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