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旧址 相关景点共 7022 条
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省军区上衫旧址群
2023-08-07
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省军区上衫旧址群包含少共湘鄂赣省委和少年先锋队总部旧址、湘鄂赣省总工会旧址、湘鄂赣省反帝拥苏大同盟旧址、湘鄂赣省临时法庭、湘鄂赣省互济会、湘鄂赣省妇代会旧址、湘鄂赣省无线电台和石印局旧址、湘鄂赣省兵工厂旧址。
中共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旧址
2023-06-20
中共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旧址位于和平县东水镇长热村大山主峰顶的赵公庙。1946年夏,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北撤山东后,留守的58名战士在东水大山里隐蔽一段时间后,于10月上旬,在和平县东水乡的大山赵公庙集结,召开了九连山区临时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
中共乐清支部重建纪念碑
2023-11-18
1938年3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遣中共温州支部成员郑梅迪(后叛变)和闽浙边抗日救亡干校学校结业学员黄义桃、邱清华、陈济(后叛变)等共产党员到乐清,重建乐清党的组织,领导乐清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郑梅迪等人到乐清后,在环城乡朴头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中共黔桂边委旧址
2023-09-25
0黔桂边委旧址0黔桂边委旧址位于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6月,0黔桂边委由广西乐业迁到望谟县蔗香乡板陈村,领导今贵州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紫云和广西的凌云、乐业、凤山、南丹等地区的地下工作,时间长达8年
中共赣南省委旧址
2023-11-14
赣南省是1934年7月为适应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突围转移的战略需要而设立的,初辖于都、登贤、赣县、杨殷等四县和信康、南雄两个远殖游击区,后又辖寻乌、安远、会昌、于西县和兴龙、寻安县
中共陕甘边特委旧址
2023-05-30
1935年2月,蒋介石调集陕、甘、宁、晋四省5万余兵力,向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4月上旬,陕甘边党政军负责人在甘肃南梁寨子湾召开联席会议,分析了红军主力北上陕北根据地后,陕甘边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局面
福建省委旧址
2023-10-26
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是一个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偏僻村落。中文名:福建省委旧址地理位置: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主要荣誉:2016年12月
中共瑞泰边联络站旧址
2023-11-19
1936年春,中共瑞泰边联络站在文成县坦岐村正式建立,归属鼎平(中心)县委领导,朱大孝任站长,朱大商、朱儿丁、朱德添、黄永谷等党员为交通员。8月划归瑞青泰县委领导。其主要任务:扩大联络点、寻找宿营地、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开展通讯联络
中共龙岩临时县委机关旧址——董邦小学
2023-08-05
中共龙岩临时县委机关旧址——董邦小学位于新罗区曹溪街道董邦村小学(现为董邦幼儿园园址)内,始建于清末,坐西朝东,占地面积320平方米,系土木结构单层瓦平房,前后两厅,两侧回廊。天井处建有走廊,走廊抬梁式,瓦屋面,悬山顶,独具特色
鄂豫皖省委旧址
2023-06-09
红安县檀树岗乡长冲村·1932年·省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11月,0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后,留在鄂豫皖苏区的部分0鄂豫皖省委委员重组0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机关驻此。旧址二进,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
上衫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2023-08-07
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修水县上衫乡上衫村。1931年3月,中共湘鄂赣特区委在修水上衫宫选屋成立,同年7月初,中共湘鄂赣特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将各苏区党的特区委统改称省委,使之成为地方党部与中央之间的一级经常性组织的规定
林畲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2023-08-07
林畲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位于诏安县官陂镇林畲村豆畲自然村,年代为19371946年。简介:原为豆畲张氏祖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2012年重修,为一进带两厢的悬山顶式建筑,建筑面积289平方米,占地面积760平方米
鄂赣省委茶坑驻地旧址
2023-08-11
鄂赣省委茶坑驻地旧址位于奉新县甘坊镇西塔村茶坑组。1934年7月,省委所在地百丈失守,省委书记陈昌寿部队转移到茶坑,为坚持和加强修铜宜奉边斗争,中共修铜宜奉中心县委改建为中共修铜宜奉边特委,领导奉、靖、修、铜、高、宜、安等县边境的游击战争
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
2023-03-14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馆位于永泰县塘前乡官烈村。1943年冬,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第三次高潮,继续领导全省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共福建省委从闽北南迁闽中永泰,省委先后在梧桐青溪、东湖(现属仙游县)、塘前官烈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带领全省人民进行抗日、反顽斗争
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
2023-09-26
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位于弥勒县中和乡黑路丫村,黑路丫村为阿细人聚居村。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原为寺院,后改为学校。旧址正殿重檐硬山顶,抬梁式木结构,通面阔12米,进深8米,此外有耳房七间。1949年4月间作为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