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中国最美的秋景在哪里 中国赏秋景的地方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郑州黄河鲤鱼
2023-10-18
郑州黄河鲤鱼: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还孕育了驰名中外的黄河鲤鱼。黄河鲤鱼以其金鳞赤尾、梭长健硕的优美外形和甘、鲜、肥、嫩的独特风味,被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鲤鱼是淡水鱼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产量最高的鱼类。
阳江大八益智
2023-11-06
阳江大八益智:大八益智是广东省阳东县最负盛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主产于该县大八镇而得名。史料文字记载有近200年历史,在阳江人民当中更是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大八益智与其他地方益智作为中药材使用不同,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大八益智渣少、
青海冬虫夏草
2023-07-29
青海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为中华之特产,主要产于中国四川、青海境内的青藏高原上。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460年,中国虫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
潜江小龙虾
2023-10-19
潜江小龙虾:潜江小龙虾是湖北省潜江市的特产。潜江市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5月,潜江市被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小龙虾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2009年,潜江市
阿拉善仿古地毯
2023-06-16
阿拉善仿古地毯:阿拉善仿古地毯阿拉善仿古地毯是中国地毯五大路系之一,已有250多年的历史,阿拉善因此有仿古地毯故乡之称。它源自西域,又继承了阿拉伯地毯和京式宫廷地毯的传统,以其精细独特的做工、淳朴秀美的图案、古色古香的风格著称于世。阿拉善仿古地毯阿拉善土种绵羊
西藏鼻烟壶
2024-01-14
西藏鼻烟壶:在西藏生活,会常常看到有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吸食鼻烟,关于鼻烟在中国的起源,清代的赵之谦在《勇卢闲话》记载道: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九年,利玛窦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而在西藏,吸鼻烟早已
海宁皮革皮件
2023-09-06
海宁皮革皮件:海宁市以皮革皮件为支柱产业,是中国最大的皮革及皮革服装等皮革制品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乡(海宁)
东江毛尖茶
2023-11-01
它以优美的外形,独特的风格列为中国名茶珍品之一。都匀毛尖茶生产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都匀毛尖茶已是向朝廷进贡的佳品,深受明崇祯皇帝的喜爱,因其形状像鱼钩,曾赐名为鱼钩茶。贵州地处
马来西亚红毛丹
2024-01-13
红毛丹是热带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也是著名的热带水果,在中国能适合种植的地方不多,属珍稀水果。海南省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于60年代引种试种成
意大利面
2024-01-13
意大利面:意大利面,又称之为意粉,是西餐品种中最接近中国人饮食习惯,最容易被接受的。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有说是源自古罗马,也有的说是由马可·波罗从中国经由西西里岛传至整个欧洲的。作为意大利面的法定原料,杜兰小麦是最硬质的小麦品种,具有高密度、高蛋白质、高筋度
沂蒙全蝎
2023-10-05
沂蒙全蝎:沂源县盛产蝎子,因比其它地方的蝎子多两条腿,故称沂蒙全蝎。沂源全蝎药用价值极高,主要成分有高蛋白、甲铵软脂酸、牛黄酸、盐酸等,以个大、体肥、营养丰富闻名。全蝎学名全虫,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全世界约有1000多种,在中国约有15种,其中分布最广的为
恭城月柿
2023-11-25
恭城月柿:恭城县自1983年开始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过近20年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被自治区誉为恭城模式在全广西推广,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月柿
虎骨酒
2023-06-09
虎骨酒:虎骨酒的产地是中国北京。虎骨酒是明朝的大药物家李时珍发明的,虎骨酒主在古代中国,老虎的力量即得到很高的评价,同时,他是相当受尊重的动物。所以,历代的王侯贵族最常喝的就是虎骨壮强精,而是促进血液的循环,使肌肉能够平滑。因此虎骨小对治疗风湿、神经痛的痛疼很
麻城茶油
2023-10-21
麻城茶油:麻城茶油,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麻城市特产,麻城十怪之一。主产于大别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中国国务院命名为茶油之乡。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区,连绵的群山,人烟稀少,山明水净,空气清新。其油茶树一年四季云滋雾养,不需要施肥、喷农
洛南核桃
2023-12-25
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