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中牟南寺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蒙山银矿遗址
蒙山银矿遗址
2023-08-12
蒙山银矿遗址位于中国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城南30公里的蒙山,是宋元明时期的银矿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古银矿遗址兴于南宋庆元六年,止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开采160多年,距今已八百余年
大城头遗址
大城头遗址
2023-07-28
大城头遗址,一称皇城。在肥东县阚集乡大程村。为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殷商时期遗址。形似一圆墩台,长100米,宽80米,高出地面23米。经考察,遗址文化层深达3米,除表土506O厘米受损严重外,其下皆保存完好,已采集有大量标本
傅庄遗址
傅庄遗址
2023-07-27
傅庄遗址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城西傅庄村北侧,遗址沿涡河南岸分布,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北段被涡河水冲刷断壁而观,文化层堆积约5米,表面采集的标本有:蚌刀、鬲足、鼎足及黑、灰陶片等生产、生活用具,是一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高都遗址
高都遗址
2023-07-09
高都遗址,又称垂都遗址,因高都古称垂都而得名,是山西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位于晋城市泽州县东北21公里的高都镇保伏村北寨上附近。中文名:高都遗址时代:新石器至殷商面积:约420平方米地址: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保护状况:山西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合室遗址
合室遗址
2023-07-09
合室遗址合室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潞城市北5公里合室乡合室村东北的台地上遗址范围东西400米、南北各150米,面积约6平方米。1996年调查发现断崖暴露有灰坑和文化层,并采集到石斧、石铲、石镰等多种生活用具
北放水遗址
北放水遗址
2023-07-02
北放水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高昌镇北放水村西,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保存完好,文化层堆积包含物丰富,有先商和商代遗物,而先商亦是保定南部地区首次发现。中文名:北放水遗址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编号:700161016所处时代:夏、东周、汉保护措施:第七批
通天洞遗址
通天洞遗址
2023-04-21
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吉木乃县,距今有上万年历史。2014年的一次文物普查中,有学者经过这里,发现通天洞遗址,当时初步判断是青铜器时代遗址。但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这个洞穴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因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痕迹,比如一些石片、石核
西羌文化遗址
西羌文化遗址
2023-04-20
西羌文化遗址,有着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会龙山西羌文化遗址位于塔尔寺东北7公里处,距西宁20公里,占地面积80亩。西羌文化遗址中汉代画像砖墓、明代两座烽火台和龙府观庙宇,出土的汉代玄武铜灯、古钱币、青砖残墙断壁和巨型砖浮雕,有着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草鞋村遗址
草鞋村遗址
2023-03-23
草鞋村遗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草鞋村,西临南流江分支—廉州西门江,20世纪80年代发现。草鞋村遗址考古的重要收获是城址的确认及大规模、完整的汉代制陶作坊遗迹的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汉古上较为少见。遗址于20世纪80年代发现
邢窑遗址
邢窑遗址
2023-02-23
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临城两县境内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地带,是一处隋-五代的瓷窑遗址。中文名:邢窑遗址外文名:XingYaosite地理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内丘、临城两县境内所处时代:隋-五代占地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保护级别: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锦州北普陀寺灵验吗
锦州北普陀灵验吗
2024-03-15
锦州北普陀位于辽宁省境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特色寺庙,据说是东北地区最为灵验的几座寺庙之一,香火也是辽宁省境内最旺盛的存在,那么锦州北普陀到底领不灵验呢?
大王庙村遗址
大王庙村遗址
2023-05-09
大王庙村遗址地址: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大王庙村遗址,大王庙村遗址简介,大王庙村遗址洛阳市栾川县大王庙村遗址旅游指南
文昌阁太平军营垒遗址
文昌阁太平军营垒遗址
2023-04-27
文昌阁太平军营垒遗址在市郊浒墅关兴贤桥大运河西岸土丘上。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23年(1595年),四周小河环绕,居高临下俯瞰运河,形势险要。1860年至1863年太平军驻守浒墅关期间,将文昌阁作为扼守运河的营垒和屯储粮草的所在,曾在阁四周构筑一道高3米余
孟城古城墙遗址
孟城古城墙遗址
2023-07-18
孟城古城墙遗址,位于新北区孟河镇大南门内(费伯雄故居)。现存有定常门(大南门)附近的一段遗迹:长25米,宽15米,高2米的原城墙土墩。北长16米,东宽8.20米,高约3米。孟河城于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筑成
泗洪浮山堰遗址
泗洪浮山堰遗址
2023-07-18
浮山堰遗址,位于泗洪县泗河乡潼河村,现存的部分在淮河的河床上。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梁天监十一年(514),梁武帝在淮河上修筑长达4.5公里的浮山堰,以抗拒北魏入侵,灌寿阳《梁书》记载:浮山堰工程浩大,动用20万人,历时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