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九亩丘新石器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螺它山遗址
螺它山遗址
2023-10-11
螺它山遗址地址:桃江县石牛江镇砚塘坪村时代:新石器至商类型:古遗址保护范围:以遗址为中心,四向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之外,四向各延伸50米。公布日期:桃政办发【1988】50号1988年3月,螺它山遗址,螺它山遗址简介,螺它山遗址益阳市桃江县螺
古城山遗址群
古城山遗址
2023-05-26
古城山遗址群位于西部太平镇太阳村东丘陵山地,年代为汉、魏,类别为古遗址。古城山遗址群(29处):(1)太城西南遗址(2)太城西遗址(3)太城西南城址(4)水拨拉山遗址(5)靶场遗址(6)太城南遗址(7)太城城址(8)太城南坡遗址(9)北遗址(10)新立城址(
呈贡一丘田上千株百年梨花等您约会
呈贡一田上千株百年梨花等您约会
2023-09-21
呈贡一田上千株百年梨花等您约会:在昆明呈贡一田秋木箐宝珠梨庄园,这里围绕着上千株百年梨花以及知名的梁王山,打造成了一个世外桃源,人们到这里,春天可以看到美丽的百年梨花、夏天可以吃到美味的宝珠梨,而其他时候,可以吃到野菜、住上帐蓬酒店、泡温泉,想结婚的市民还
磨心里遗址
磨心里遗址
2023-10-14
磨心里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双福桥村,年代为新石器至战国,类别为古遗址遗址范围东起总管桥自然村、南至白鱼圩、北止孟兜埭、西至新石里自然村,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现地表为桑地和鱼塘,桑地多有印纹陶片分布,鱼塘断面下堆积泥质陶、夹沙陶片较多
浦溪河流域古遗址群
浦溪河流域古遗址
2023-07-30
浦溪河流域古遗址群位于黄山区甘棠镇、耿城镇,时代为新石器、商周时代。浦溪河流域古遗址群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丘山风景区旅游住宿去哪里-住宿推荐
山风景区旅游住宿去哪里-住宿推荐
2025-01-19
山风景区位于临汾市乡宁县境内,景色优美,风光旖旎,植被覆盖率高,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文化底蕴深厚,周边有许多住宿的好去处,下面一起来看看到这里游玩应该住在哪里。
东下冯遗址
东下冯遗址
2023-07-10
东下冯遗址(第五批国保)时代:新石器至商地址:夏县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东下冯村遗址位于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调查时发现
皇姑冢遗址
皇姑冢遗址
2023-05-28
皇姑冢遗址,鲁西地区黄河北侧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阳谷县东南的十五里园乡叶街村东,属平原堌堆遗址。现存面积1100平方米,高出地面5米,北端断面文化堆积厚4.5米。进行过试掘,出土和采集的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可辨器形有彩陶钵、鼎、环等,文化性质尚未确定
子华墩遗址
子华墩遗址
2023-09-10
子华墩遗址位于安徽枞阳县浮山镇向阳村。遗址长270米,宽87米,面积为19000平方米。在新石器文化遗存中,遗物以侧扁形的鼎足多见。该遗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对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古文化的分布、性质及枞阳县的历史文明源头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平潭龟山遗址
平潭龟山遗址
2023-10-25
龟山遗址年代: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地址: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简介:遗址南北长约520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有贝壳文化层堆积,内含大量陶片石器等。经过探方试掘上部有成层陶片堆积,出土典型的黄土仑时期陶器;下部为贝壳层堆积,出土昙石山文化夹砂陶片
咸平城遗址
咸平城遗址
2023-08-20
宋熙平二年(公元年)乐陵县城移至咸平镇,原城墙内至今存一高,是南宋副相吕颐浩读书处萃贤亭遗址。当时的咸平镇即现在的郑店镇旧乐陵村。
荣成河口遗址
荣成河口遗址
2023-08-16
景点介绍:河口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胶东半岛原始文化中较早的贝遗址。位于荣成市人和镇西河口村南200米的台地上,西临海湾,东边有河口河自南向北流过,地势西高东低,面积约13.5万平方米
营盘山文化遗址
营盘山文化遗址
2023-05-16
营盘山文化遗址代:西周类型:古遗址地址: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石鼻镇堎上村东500米简介营盘山遗址位于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堎上村东500米,为顶平台,平台四周土夯成围墙,南北长78米、东西宽70米,遗址西面高出稻田10米,面积5460平方米
东演堤遗址
东演堤遗址
2023-05-01
东演堤遗址属大汶口文化遗址,典型的贝遗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镇东演堤村西偏北约120米处的较平整的台地上,海拔10米以上。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刚发现时面积有4万平方米,由于各种人为的原因,现面积明显减少,东西长240米,南北宽70米
中土坑遗址
中土坑遗址
2023-10-18
中土坑新石器遣址位于祁门县凫峰乡土坑村中土坑村民组境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遗址坐落在秀丽的率水河边,其河道成S形状,河面宽畅,水流舒缓。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30多亩。这里靠山临水,在此定居,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也便于上山避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