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九坑桃花源 相关景点共 2637
九峰寺
峰寺
2023-08-03
峰寺位于熙岭与四坪村交界处,山脉自武夷分支至寺,奔涌蜿蜒,屼特起,恰合阳之数,故此得名。寺系明景泰元年(1450年)由寂照禅师创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毁,嘉庆二年(1797年)僧洞苍重建,道光五年(1825年)再次修建,为全县现存规模较大的寺院
东坑南新石器晚期遗址
南新石器晚期遗址
2023-06-20
南新石器晚期遗址在捷胜镇东村。东临东湖,西2公里是东盐町,南距东海1公里,北距东村2公里,面积约3.5万平方米。因位于东村南侧而得名。约于1938年麦兆汉神甫发现。地表散布遗物相当丰富,有石器和陶器
晓坑岭战斗遗址
岭战斗遗址
2023-11-19
1948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第十区队从平阳、泰顺边界秘密回到山门晓。大队长颜庆富和教导员黄加斌获悉敌浙保四团二营从平阳、泰顺边界秘密回到山门晓,当即决定会合当地民兵在晓岭下的一个山弯处伏击敌军。民兵在晓岭的半山上垒石助战
天德洞大天坑
天德洞大天
2023-09-23
天德洞大天天德洞大天,座落在距大井河出水处仅百余米的大山里,据传此天的发现纯属偶然:古时大天周围森林茂密,遮天蔽日,加之进入天的唯一通道洞口小,且被荆棘淹没,故一直未桩世人发现
考坑大峡谷景区
大峡谷景区
2023-10-18
大峡谷景区考大峡谷纵深近20公里,一直延伸至牯牛降腹部,幽深曲折,景色奇绝。因峡谷内有天然石头群石猴拜佛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而又得西游峡之名。整个峡谷一分为二,下部为观溪、观石之佳处。其上则林茂草深,坡陡崖险,但景色更加瑰丽雄奇,是探险旅游的好去处
彭坑陈毅旧居
陈毅旧居
2023-04-05
陈毅旧居位于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为游击队交通员周兰家。整栋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盖顶,分为上下厅,中间有天井,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是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彭地处大余,信丰,广东南雄3县交界处油山北鹿,背靠高山,南通南雄大兰,北出池江,东邻信丰的上,下坪
三坑真君殿
真君殿
2023-04-03
真君殿位于新昌县巧英乡东田自然村及桥下村之间五灵山坳,旧称五灵山庙,亦称石真君庙,始建于明,是祭祀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庙宇。三真君殿是当地民间信仰的重要精神场所,体现了当地村民精忠报国、崇武的个性,是展示和传播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
九河窑
河窑
2023-06-22
河窑位于丰顺县留隍镇河村。年代为宋代。1983年发现。分上窑和窑下两处,分布面积1.2万平方米。上窑有一座龙窑,残长9.8米,宽2.2米。堆积中含大量瓷片,器类有瓶、碗、杯、碟、盆等,瓷质洁白,部分为印花白瓷,其余者白釉素面
一目九岭
一目
2023-05-23
一目岭地处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16公里处的山巅之上。登上观景台极目远眺,大兴安岭的深邃与辽阔尽收眼底。在此观山,但见山连山,岭接岭,山外有山,岭外有岭。屈指数去,九重山一览无余,一目岭因此而得名。阳光下山形多样,层次分明,九重山岭山岚浮绕,如丝如絮
九子岩
子岩
2023-02-24
青阳子岩景区,是安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景区。该景区是投资建设,由森林公园管理处管理经营的独立景区。子岩景区是1996年开始筹建,于当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自景区开放以来,多方面开拓现市场,又筹集了大量资金
恒山九天宫
恒山天宫
2023-06-03
天宫,又名碧霞宫,位于恒宗峰西北侧的高阜处。北倚凌云阁、斗姆阁,南踏山神庙、疮神祠,东有纯阳宫、太乙庙,形成了一组以天宫为中心的祠庙建筑群。内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诸神象,是恒山上的道观之一
九头马民居(九头马古民居)
头马民居(头马古民居)
2023-10-29
时代:清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福庭自然村,有一组清代民居建筑群,俗称头马。这里三座青山坐北,七溪灵水汇南,东西紫微照应,迎面万亩平畴,龙潭晓瀑比邻,五峰岚横来朝。其建筑选址独特,围马建筑别出心裁,民间流传着不少美妙的传说
后坪天坑群
后坪天
2023-10-20
世界唯一的地表水冲蚀成因天群——后坪天群。后坪天群是中国南方喀斯特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位于武隆县后坪乡境内。景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因位于海拔1300米的分水岭地区的喀斯特台面,加之强烈的构造抬升,该台面上各种规模的喀斯特陷坑地貌十分发育
九岭村
岭村
2023-06-22
岭村位于三圳镇南部,是蕉岭县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革命老区。由于三面环水,群山在水外拥拢稻田,耕作十分便利,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是香蕉、淮山、蔬菜、莲藕等。三圳镇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而岭村是鱼米之乡的乡中乡,是蕉岭县首批长寿村,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九龙洞风景区
龙洞风景区
2023-08-29
龙洞位于石门水库上游东岸数十米处青峰脚下。洞口宽约3米,高2米,深约5米,称为献殿,前行则稍低,须躬行人,数米后渐高敞,地面有积水,数十米处有一深潭,大股泉。水自石洞下部流出洞外。绕潭上石阶,有一平台,其上尚有八层,人称棚楼。洞极幽深,人莫能穷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