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九子山12月与你有一场约定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油塔子
2024-01-08
油塔子:顾名思义,油塔子形状似塔,是维吾尔人喜爱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老少皆宜。油塔子的制作不很简单,需要一定的技艺。有经验的厨师先用温水和好面,加些许酵面揉成软面,热处发约小时,再加碱水揉
九龙窑瓷器
2023-09-16
九龙窑瓷器:九龙窑瓷器已有千年历史,从出土的瓷器来看,质地坚硬、工艺精巧、纹饰精细,尤其是被誉为珠光的青瓷器,在当时已蜚声海内外,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改革开放后,松溪人在发掘濒临失传的珠光青瓷工艺技术基础上,研制出类冰如玉、千峰翠色的九龙窑系列青瓷,生产了包
择子豆腐
2023-09-01
择子豆腐:浙江特产—择子豆腐,是闻名遐迩的浙江特产,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名优美食之一。择子豆腐是用一种叫择子(学名石栎)的野果制作而成的。秋天,择子成熟,采摘下来,加水磨成粉,晒干后储藏,以备常年制作。择子不仅可制择子豆腐,还可做择子面皮、择子面。这种豆腐呈栗壳色
糖粑子
2023-07-02
糖粑子:椭圆状的糖粑子有鸡蛋大小,焦糖色的外皮香脆微甜,用竹签串上一串,边走边吃,是逛街时最适宜的手中美味。咳,悄悄告诉你们,在妈妈们最不喜欢的网吧里,总会有大妈们挎着大大的竹篮子,吆喝着卖糖粑子。
九华毛峰
2023-09-11
九华毛峰:九华毛峰产于九华山上的九华村,这里地势呈燕窝形盆地,土壤多为棕黑色的森林土和黄沙土,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短,无霜期长,森林花草覆盖面积大,晨雾弥漫,早晚沐浴露霖,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清明谷雨之间,采摘初展的
椒盐馓子
2023-12-04
椒盐馓子:椒盐馓子是湖南传统小吃,是长沙一道古老的传统小吃,古称寒具。丝条粗细均匀、质地焦脆酥化、口味有甜有咸。老少皆宜,造型新颖别致,既是点心,又可菜食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香睡无轻梦,压褊佳人臂缠金。据考证,长沙制作馓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九华佛茶
2023-09-11
九华佛茶:九华佛茶乃九华山名优特产之一,这里的茶场海拔高度近千米,群峰相拥,松竹成林,飞泉润谷,芳草吐香。话说金乔觉——金地藏的化身,从新罗国渡海来,入唐求法,吃尽千辛万苦,才找到这仙气悠悠的九华山。袈裟借地,得山主闵公让和的施舍,将这九华九十九峰做了他的道场
酒酿水子
2023-09-11
酒酿水子:有人说芜湖最有名的小吃是小笼汤包,但是我在别的地方也见过,虽然味道不如芜湖,但是总归是有啊,而酒酿水子,在一些地方还真的是没有。外地朋友来,我总是要带他们去尝尝皖南医学院门口的那家酒酿水子,朋友们都说好吃。水子去除了酒味的冲气,保留了酒的香味,吃一口
甜醅子
2024-01-04
甜醅子:清明一过,便是兰州人普遍制作甜醅子的时节,甜醅子是兰州的传统小吃,又名酒醅子。其品种有二,一是莜麦所制,二是青稞所制,青稞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原料。两种做法大致相同,制作时把莜麦装入口袋或放在编制簸箕内再三搓拌,去其浮皮;青稞则要舂净精皮,然后放进锅内煮8
磁县焖子
2023-12-18
磁县焖子:到过磁县一定会被推荐尝尝磁州焖子,磁县焖子是邯郸磁县的一种特色美食。磁县焖子分为肉焖子和菜焖子,不管是肉焖子还是菜焖子,制作的工艺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制作原材料上有些区别,利用上好的精肉,将其剁制成肉糜,加上配料摊在薄薄的鸡蛋饼上,四面将其裹好,上笼蒸
麻食子
2023-12-06
麻食子:麻食子在固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面食,它是将面搓成空心的小疙瘩,餐厅一般都是用工具做成有纹理的麻食,然后用水煮熟,烩入蔬菜,牛羊肉等。吃的时候可按照个人口味调制。麻食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饮膳正要》《事物组珠》等多部史书均有记载。麻食子吃的时候,麻
团馓与炒米
2023-10-30
团馓与炒米:团馓与炒米团馓,俗名糯米馓子,是苗族、土家族、白族与汉族都爱吃的一种特产。制作方法:用地道和上等糯米蒸熟,倒入一种特制的木板做底、围篾做圆圈的模子内,将熟糯米压平并用一种农家栽种的紫果水或食色素在上面画上喜字等吉祥图案,等冷却后再取出来,然后晒干、
长汀芋子饺
2023-09-15
长汀芋子饺:芋子饺是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在许多客家社区也有流传,客家人大多住山区,有无山不客客住山之说。番薯、芋仔都是山区的主要杂粮,长汀客家人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制作出许多独特小吃,芋子饺就是其中一种。由于芋子饺皮嫩润滑,馅香味美,因而虽然是源于农家的杂粮
平和九峰茶
2023-09-15
平和九峰茶:平和九峰茶
兖州馓子
2023-09-29
兖州馓子:兖州一向有馓子遍及城乡。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记得在童年时,印象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