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抗大五分校旧址
抗大分校旧址
2023-07-18
抗大分校旧址位于盐城市解放北路盐中巷1号的盐城市初级中学校园内1941年新四军所属抗日军是政大学第五分校成立于此,陈毅兼任校长,刘少奇曾一度住此,并为学员作报告
同盟会六龙分会旧址
同盟会六分会旧址
2023-04-14
同盟会六分会旧址位于六镇坝子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民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同盟会六分会旧址,同盟会六分会旧址简介,同盟会六分会旧址毕节市大方县同盟会六分会旧址旅游指南
陈庄龙兴寺丈九佛
陈庄寺丈九佛
2023-08-21
陈庄寺丈九佛位于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年代为唐。2013年10月10日,陈庄寺丈九佛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五军军部旧址
军军部旧址
2023-05-28
军军部旧址位于修水县,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旧址
2023-04-04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于1932年4月成立,周月林为主任,金维映、范乐春为委员,另有工作人员若干名,未设科,为苏维埃政府妇女工作的领导机关。其任务是:解放妇女,组织妇女参加革命斗争和政权管理,改善、提高妇女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中共沔阳县第一个小组会议旧址
中共沔阳第一个小组会议旧址
2023-04-07
中共沔阳第一个小组会议旧址位于沔城回族镇头天门街,年代为1924年。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共沔阳第一个小组会议旧址被公布为仙桃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沔阳第一个小组会议旧址,中共沔阳第一个小组会议旧址简介,中共沔阳第一个小组会议旧址仙桃市中共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部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部旧址
2023-04-04
2000年5月,国家民政部拨出专款,按原貌对瑞金沙洲坝的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旧址进行修复,新建了中央苏区内务史陈列馆。并建立全国教育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育基地。2001年10月31日,国家民政部部长参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会旧址修复揭幕仪式。
五果村农民协会旧址
果村农民协会旧址
2023-05-24
果村农民协会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禾村果片骆形屋(大湖圩镇东南向6公里处)。大湖农动早在1938年以前就已暴发过多起自发斗争,此后一直连续不断。1947年12月,在连和区分工委会委员邓基的指导下,大湖果村成立了农民协会
善和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
善和红军团指挥部旧址
2023-08-10
善和红军团指挥部旧址(含红军团联络处旧址、红军团六师团师团部旧址)位于乐安县湖坪乡善和村。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善和红军团指挥部旧址,善和红军团指挥部旧址简介,善和红军团指挥部旧址抚州市乐安县善和红军团指挥部旧址旅游
五仙门发电厂旧址
仙门发电厂旧址
2023-04-09
仙门发电厂旧址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421号附近,始建于1901年,现存占地面积约2636㎡,建筑面积约8482㎡,是华南地区最早的商办电厂,也是广州历史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因位于明清时广州城南门仙门附近,民间俗称仙门发电厂
中共钦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办公旧址
中共钦第一届人民政府办公旧址
2023-04-11
中共钦第一届人民政府办公旧址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花村委八甲村,年代为当代,类别为文物建筑。2012年8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钦第一届人民政府办公旧址,中共钦第一届人民政府办公旧址简介,中共钦第一届人民政府办公旧址钦州钦北区中共钦第一届人民
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旧址
密联合县政府旧址
2023-11-02
密联合县政府位于北庄镇大岭村,地处半山腰,地势险要,是密云潮河东岸的抗日中心,有小井岗之称。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冀、热、辽二十二个抗日斗争的交通枢纽,是承、、密三抗日指挥中心,是冀东大的中心地带,也是东三省抗日军用物资供应所在地
米仓县旧址博物馆
米仓旧址博物馆
2023-03-17
米仓县政府旧址位于三道桥镇杨家河畔,总占地面积2100平米,建筑面积708平米,整体建筑由正房、东西房、大门及倒座组成的四合院。2016年杭锦后旗投资800万元实施米仓县政府旧址恢复工程
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2023-08-04
光明余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点:将乐县光明乡光明村简介:元、明时期始建,屡有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风格。坐西南朝东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192.5平方米。主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带前廊,前廊卷棚顶;内檐使用大额枋,抬梁减前金柱及中柱
沙洋五·七干校旧址
沙洋·七干校旧址
2024-01-12
沙洋·七干校旧址位于沙洋县范家台沙洋警官学校校园内。19691979年,中央国家机关、湖北省党政机关及部分大专院校几十个单位陆续到此创办·七干校,共有2万余名干部及家属在此工作、劳动和生活,其中有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