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相关景点共 7500
青龙寺、塔
青龙、塔
2023-11-23
青龙、塔位于白鹤青龙村。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初名报德,宋代更名隆福。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皇帝南巡,途经青龙,亲书精严寿相额,并赐名吉云禅寺。又赐水晶观音像一尊、荷花溅金扇一把、杏黄袈裟一袭,时称三宝
澄心寺
澄心
2023-07-31
澄心位于横山南麓十保山西侧,前身隐居院,因南朝齐梁间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此隐居而闻名。澄心建于当年陶宏景读书堂故址。这里有关陶宏景遗迹甚多,其中陶宏景炼丹遗址丹灶寒烟是姑孰八景之一。到了宋代,横山的修练道学者已不见继者,佛教却在这里悄然兴盛起来
田家寺
田家
2023-05-30
田家位于清水河下游的莲花镇,建于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以前。这座佛寺为何名曰田家,这里有一段奇妙的传说。某年陕西的麦子熟了,莲花镇有一位姓田的麦客子去陕西赶麦场,麦子快要割完即将回家的时候,晚上这位田麦客住在岐山与凤翔交界处的紫金山佛寺里
台山寺
台山
2023-10-17
景区因千年古刹台山得名,台山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1040余年历史,系有浙中佛教圣地括苍山脉山景的美誉。景区内有世界黄金,有静妙湖;有千年茶树王
康宁寺
康宁
2023-06-01
康宁(又名丁宁)始建于1637年,是五世0派德莫来巴塘,仿照拉萨哲蚌寺洛色林修造。以黄教佛寺来说,它还远远不算老前辈。面积也不大,只有1.1万平方米。但庙不在大,有佛则灵。在经历了苯波、岬举两派后,现已成为康区著名的黄教寺庙之一
定心寺
定心
2023-08-11
定心坐落在江西广昌县赤水镇大禾村,距广昌县城近30公里。唐朝咸通五年(864)宗佑禅师创建,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该寺原名幽潭,后改今名。现有房屋面积1000余平方米,常住僧尼10余人,住持为县佛教协会会长释正法。1984年被确定为抚州地区重点开放寺庙
慈航寺
慈航
2023-07-13
慈航位于美丽的盖州市东北四公里,东城管理区虎斗马峪村境内。慈航坐北朝南,建于山腰,背依秀美的盖州城北第一高峰老青山,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12万平方米水面的虎斗马峪水库,山峰叠翠,花香草秀,山下水库水波潋滟,山影倒影,周围更兼果树葱茏
响水寺
响水
2023-03-27
响水风景名胜区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毛甸子镇,距丹东市60公里。这里山形奇秀,植被完好,湍流平湖,悬泉飞瀑,这里幽中见奇、秀里藏险、可谓风月无边之地。富寿山是响水景区的主体山峰,在众山拱卫中,突兀矗起,自山脚至山巅,整石几百米,浑然一体,如缸倒扣,雄伟壮观
金华法隆寺经幢
金华法隆经幢
2023-11-19
法隆经幢位于金华城南金钱村。是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法隆已毁,经幢尚保存完好。现存部分底座埋于土中,露地面部分高6.3米,呈平面八角形,幢身为八棱柱形,上刻有佛尊胜陀罗尼经和建幢记,及唐大中十一年(857)十一月十五日树字样
支亭寺
支亭
2023-09-01
支亭,位于扶沟县城西南,占地43亩,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建于北齐年间、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伟华丽、气势壮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原名芝庭、紫亭、芝亭,清嘉庆年间,定名支亭,一直延用
陵川龙岩寺
陵川龙岩
2023-07-09
龙岩龙岩(第五批国保)时代:金、明地址:陵川县城西10公里礼义镇梁泉村创建年代不详,据内碑文记载,原名龙泉寺,为当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唐总章二年(669年)称龙严,殿内家具熔金作像
乾县化度寺
乾县化度
2023-10-02
化度亦名化都,位于陕西省乾县阳洪镇好畤村西北侧,依梁山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和昭陵唐王李世民墓)及福银高速2公里;东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0公里;西距乾县县城工业园区腹地,法门寺30公里;南邻312国道,新城大街,乾化大道而过
江油云岩寺
江油云岩
2023-09-16
云岩座落在江油市25公里的窦圌山上。寺庙始建于唐乾符年间(公元874年——879年),兴盛于宋代,明末毁于兵火。现存建筑除飞天藏外,全系清康熙至道光年间重建。云岩建筑坐北朝南,层层递高。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文武殿、殿、大雄殿、振经楼五重主体建筑
香光寺景区
香光景区
2023-07-19
香光景区地处通东重镇二甲东北隅的香光,原名香光莲社,为净土宗道场。旧址在二甲团结街。1933年,为地方信士创建的居士林,1935年至1938年间,由信士姜其明(后出家,法名新道)募化、筹资相继建山门、大殿等33间,坐向南,占地二亩,为四合院建筑
石马寺石窟
石马石窟
2023-07-07
名称:石马石窟(第七批国保)时代:南北朝至唐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简介:石马石窟位于昔阳县大寨镇石马村村。东依石马山,西临石马河。寺院石窟由石窟和摩崖造像组成。石窟、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后镌刻不断至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