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五尺村 相关信息共 7500
何瑊墓
何瑊墓
2023-05-27
何瑊墓位于庐江县白湖镇陶冲,何瑊原名韩瑊,是韩厘王次子,韩桓惠王弟,秦朝时因故改姓为何,为何姓始祖。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何瑊墓地址:庐江县白湖镇陶冲年代:秦朝相关史料:《浈阳水木记》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2023-05-27
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座落在宿州市萧县丁里镇蔡洼,旧址的主体建筑位于蔡洼中心的杨家台子。为清末古建筑群落,房主是一位姓杨的开明地主,该主体建筑原为三排三进9个小院组成,共54间房屋,东侧为三进院,中间和西侧皆为二进院,计48间
朱梅墓园
朱梅墓园
2023-05-21
朱梅墓园,位于绥中县李家乡石碑坊,是辽宁省现存唯一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代石刻群,显示了明代精良的石刻技艺,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西南距姜女庙十多里。在石牌坊南,有一对华表,绿树掩映的两座高大石坊,四柱四间,三楼式,单檐庑殿顶
庄河双泉寺
庄河双泉寺
2023-05-21
距庄河冰峪沟国家级风景区约有10公里的庄河市大营镇德胜东南横卧着翠绿的青龙山,清澈的英那河在山边缓缓流过,一座历史悠久的双泉寺就坐落在青龙山下的两道清泉旁。这座双泉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16年),尚存的一块刻有年号的残碑上可以见证
旧下明清建筑群
旧下明清建筑群
2023-05-16
时代:明至清类型:古建筑地址:进贤县罗溪镇旧下简介明洪武年间建,总集福荫为村庄总门楼,朝南,始建于明,明清两代多次翻修,村庄十字巷道为明代格局,有清代义门来庆、忠厚馀庆、仙官世胄、世德作求、忠厚家风、南国遗风、濂溪毓秀、大夫第等民宅15幢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
2023-05-13
清博多勒噶台亲王伯彦讷谟祜陵废墟位于东升乡善友屯莲花岗的一座山丘上,王陵葬此,故名陵山。陵山四周有5座小山环抱,形若莲花,故伯王选茔地于此,死后葬在这里。随将原名黄善窝堡改名莲花岗
东太堡遗址
东太堡遗址
2023-05-12
东太堡遗址东太堡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至汉地址: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东太堡遗址分布在太原东山山麓下的台地上,面积约23平方公里,保存较完整。1975年,在狄东南侧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陶器,距地表深12米,与陶器共存的还有人骨残骸
许家郭汉墓
许家郭汉墓
2023-05-11
许家郭汉墓,原称廉颇墓,位于赵县杨家郭东,许家郭北200米处。墓丘高达7.5米,南北长达60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墓表封土部分完好,侵蚀破坏不大。墓丘南坡遗存二残石龟跌座,传说系明、清县吏为廉颇墓所立碑石,但碑失无存
罗家窑包
罗家窑包
2023-05-08
罗家窑包年代:唐、宋类别:古遗址地址:玉堂镇凤岐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2439.66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形为斜坡式,由火膛、前后窑室和隔墙及烟道组成
东杨家窑包
东杨家窑包
2023-05-08
名称:东杨家窑包年代:唐、宋类别:古遗址地址:玉堂镇凤岐9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杨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9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1390.62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
马家窑包
马家窑包
2023-05-08
名称:马家窑包年代:唐、宋类别:古遗址地址:玉堂镇凤岐8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8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5008.93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形为斜坡式,由火膛、前后窑室和隔墙及烟道组成
白蛇下山
白蛇下山
2023-05-03
白蛇下山顺320国道驱车西行,过平坡惠民桥以后再行20余公里,就到了顺濞乡政府所在地顺濞南有一座铁素桥跨越顺濞河,往南片三乡的山道就从这里登山而行,这也是一条山荫道,行经在这条山道上,所能见到的山光水色令你陶醉不已,心旷神怡
平等鼓楼群
平等鼓楼群
2023-04-30
平等鼓楼群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平等,平等座落于平等河两岸,依山傍水。鼓楼分别建在村寨的寨边、寨中、河东岸建有十座、河两岸建有三座,整个鼓楼群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鼓楼在侗族原称百,楼的大梁上都悬有一个大鼓,用于召集村民聚的议事
板厂峪窑群遗址
板厂峪窑群遗址
2023-04-29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是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附近明长城砖窑群的一段十分重要的长城关隘,其北险峰上横亘着3.5公里长的保存比较完好的明长城。这个罕见的明长城砖窑群,是由秦皇岛市文物专家指挥当地村民于2002年冬天经过近两个月的试探性发掘
大南山
大南山
2023-06-25
清初,有嘉应州人在山麓建叫大南。南、潭音近,故改称今名。大南山现已被评为三水新八景之一,名曰南山通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