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亚州第一垮 相关信息共 6257
婺州烤鳝
烤鳝
2023-09-01
烤鳝:产品名称:婺烤鳝产品产地:浙江金华产品特性:此菜重油,重色,重味,口味咸,辣,鲜,香产品简介:黄鳝去骨切成条,出水,放肉沫,笋沫,辣椒沫,煸炒出香味,加调味,把黄鳝烤透。排入碗中,倒扣于盘。此菜重油,重色,重味,口味咸,辣,鲜,香。
海州文庙戟门
文庙戟门
2023-07-17
文庙戟门位于海州区海中大街小学院内,现为教师办公室。戟门(亦称棂星门)是海文庙的组成部份,初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海知州侯镗重修。戟门现存五间(包括门东耳房两间),在东西山墙内,各嵌明碑一块
端州包公井
包公井
2023-06-27
宋代名臣包拯,在肇庆任端知郡事3年,为官清廉,大办实事,造福端。当时居民因长年饮用不洁净的水,瘟疫、疾病时有发生。包拯发动群众在城区开挖水井7口。居民感激包公,将这7口水井称为包公井。肇庆的水井到了清末民初已数不胜数,基本上所有街巷都有饮用水井
并州刀剪
刀剪
2023-08-13
刀剪:并刀剪:产于太原市。所制刀剪以刀口犀利,加工精细而著名。纯由优质钢锻成,剪刀剪毛不粘,厨刀剁铁不卷,式样大方,坚固耐用。其生产历史悠久,其创制约在汉晋之时。明代太原晋府店刀剪已颇负盛名,产品流传国内各大商埠。
叙州区烈士陵园
区烈士陵园
2023-09-12
区烈士陵园位于宜宾县城柏溪镇公子山。叙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82年,占地33.3亩。陵园主体为一座高15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为127个烈士墓,实际立碑有刘华、卢德铭、郑佑之、赵一曼等115名在不同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牺牲的烈士(含无名烈士1
古陕州城遗址
古陕城遗址
2023-08-29
古陕城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西端3公里处的陕风景区内。陕城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古代就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之说。周文王之弟召公曾封此邑,教民于甘棠树下,民感其德,建祠纪念,故陕又称甘棠旧治
旧州香米
香米
2023-12-10
香米:香米又名香禾米、香稻,西汉时已有种植。香大米是稻谷的一种,这种稻谷长在田里就有一股香气,抽穗扬花期香味尤烈。碾出的香米雪白滚圆,做成饭香味四溢。其浓香之谜,经湖南省土肥研究所、湖南省地质研究所五年研究揭晓,除品种原因外,系产地土壤及地下水含锌、锰、镧
玉州香蕉
香蕉
2023-11-23
香蕉:香蕉是玉州区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特色产品,主产地在城北、城西等乡镇,品质以城北镇谷山村种植的本地香蕉(外壳有梅花点)为最,具有质佳味香,宜长途运销等特点。近年来除发展改良的本地矮杆香蕉外,还不断引进了巴西、台湾、威廉斯等新品种,其产量和品质更得到了极大
盘州头花蓼
头花蓼
2023-07-08
头花蓼:盘头花蓼头花蓼是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丛生,基部木质化,节部生根,节间比叶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无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纵棱,疏生腺毛。叶卵形或椭圆形,长1.53厘米,宽12.5厘米,顶端尖,基部楔形,全缘,边缘具腺毛,两面疏生腺
沁州核桃
核桃
2023-08-09
核桃:公元前十一世纪,在今牛寺乡南涅水村就设立了甲水县,辖区的王泉山、桃园、南牛寺一带盛产核桃,是县衙进贡皇上的佳品,皇上食之佳品,甚感兴趣。一日,皇上边吃核桃边聊天,谈起佛祖释迦牟尼来,就旨意大臣随县衙到甲水县,集中了全国石刻匠人在甲水县大规模开展石刻运
湖南第一纱厂旧址
湖南第一纱厂旧址
2023-05-15
这组黄色建筑群就是曾被称为湖南第一纱厂的长沙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裕湘纱厂,是长沙保存最好的工业遗产
云州文笔塔
文笔塔
2023-09-28
文笔塔云文笔塔位于云县县城北面约1公里的火石山顶,建于清朝乾隆壬寅年(1782年),高约20米,分九级,系密檐式方形实心砖塔。第二级以上,每级四面正中各有一浅穴佛盒(未设佛像),塔基为红砂岩条石,塔顶为铜质葫芦形宝瓶,其下四角各悬一只铜铃
耀州线椒
耀线椒
2023-12-27
耀线椒:耀县辣椒耀县古名耀,久产辣椒,被称为辣椒之王的秦椒,其上品当属耀县辣椒,耀县辣椒具有身条细长、颜泽艳红、肉厚味美等特点。是铜川市的大宗外贸商品之上有近百吨远销东南亚地区,外商指名要秦椒中的耀县辣椒。1984年获国家外贸部出口荣誉证书。各级政府对耀县
遂州窝子凉粉
窝子凉粉
2023-12-18
窝子凉粉:窝子凉粉是遂宁街头最为常见的小吃之一,被遂宁市旅游局评为遂宁十大特色名小吃。其做法主要是把玉米、红薯、豌豆等多种粉按比例调好放进坛子里炕熟,然后开窝,吃时用薄片一层层刮进碗里,放上佐料,即可食用。遂窝子凉粉最为出名是龙凤古镇的呙凉粉,许多人都还
韶州府学宫
府学宫
2023-06-19
广东韶府学宫(即韶孔庙)在沉寂近百年后重现风采。经过两年时间的修缮,这座千年学宫的主要建筑大成殿日前向市民重新开放。读书耕田,是韶关客家人千年流传的优良传统,从张九龄开始,韶关人一直重视文化和教育,保存至今的各姓族谱,都有奖励子弟读书、考取功名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