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京东大溶洞包车一日游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震泽黑豆腐干
2023-08-28
震泽黑豆腐干:绵软而富有嚼劲,硬香却不失柔美,咸鲜而略带甜美的黑豆腐干,是吴江震泽镇著名的特产。一个人到震泽而不吃黑豆腐干,就好像到北京不吃烤鸭、到扬州不尝狮子头。相传,乾隆皇帝出京南巡时,吴东知县献奉的土特产品中就有黑豆腐干。乾隆皇帝品尝后称赞不已,从此黑豆
鸡西辣菜
2023-08-19
鸡西辣菜:鸡西辣菜由于吃冷面离不开辣菜,又被称为冷面菜,是由传统朝鲜族辣菜发展来的。朝鲜族原只有白菜等几种辣泡菜(也称京渍),而鸡西冷面菜以辣拌为主,多达五十余种,凡常见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均可入菜,基本口味都是一个:辣。在鸡西,有一道饮食受到了市民几十年来经久
“贡宝”西芹
2023-08-14
太仆寺旗还是绿色西芹之乡,是京北蔬菜第一旗,是北京的重要蔬菜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努力,太仆寺旗蔬菜已经在国家注册了贡宝商标,被自治区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蔬菜产业从基地到市场到品牌,已经形成了无
炒麻豆腐
2024-01-12
炒麻豆腐: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
糕饼
2023-11-11
糕饼:中国的著名饼食中,有苏式、京式、沪式、广式和潮式等多种。潮式饼食是指产于潮州一带的饼食。它的味道较浓厚,若与潮州的功夫茶配在一起,就是潮州人喜欢用来款待客的好茶好饼了。潮式著名的饼食,种类花样颇多,除了人所共知的冬茸酥(俗称老婆饼),还有劳(月字旁劳)饼
安徽舒席
2023-09-12
安徽舒席:安徽舒城、潜山、怀宁等县盛产水竹,蔑工巧匠甚多,自古有竹席之乡的美誉。舒城历史上称舒国,为了同湖南益阳、郴县,四川绵阳、南充等地产的竹席加以区别,故名舒席。舒席又称龙舒贡席。相传明英宗天顺年间,吏部尚书秦民悦(舒城人),将编有龙纹的舒席作为贡品带至京
“田仙红”石榴
2023-08-07
田仙红石榴:北薛庄石榴园位于鹿泉市西2公里的抱犊寨山脚下。历史悠久,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有一名仙女在抱犊寨游玩,发现山下这块宝地,于是下凡,换名刘鲜,与本村农民薛椿结为夫妻,后栽种石榴,品质极佳。早在明、清时北薛庄的石榴就名扬京、津、石方园几百里,并
学富腊香鹅
2023-06-25
学富腊香鹅:学富腊香鹅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的特产。盐都时杨牌腊香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皮薄肉嫩、腊香可口的特点。时杨牌腊香鹅是盐城市鹏大食品有限公司和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地方特色产品。时杨牌腊香鹅采用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制而成
巩留核桃
2024-01-06
巩留核桃:巩留县野核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绿色保健食品,仁脆香甘,具有健脑、润肌、黑发、补气、养血、温肺、润肠功能,尤其对促进婴儿的大脑、肝脏、心脏、肾功能发育和女性美容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在《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中可找到佐证,因而,巩留的野核桃被誉为天山玲
宜昌金箍条
2023-12-17
宜昌金箍条:宜昌金箍条,又叫京果条,属油炸食品类,是将糯米粉和好并搓成条状,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捞出,裹上白糖即可,是宜昌的一道经典小吃美食。金箍条外酥里软,口感酥软香甜,吃在嘴里既有油炸的脆嫩,又有甜甜的感觉,是宜昌人喜爱的小吃。宜昌金箍条常与宜昌的红油小面搭
天津馄饨
2023-12-05
天津馄饨:馄饨是天津著名的风味小吃,在津京一带叫馄饨,广东叫云吞,四川叫抄手,天津的馄饨有自个的特征,馅大皮薄,个大,大多都是猪肉末调馅,包入薄面片里,煮熟,碗内放虾皮,冬菜或虾皮、紫菜,浇上滚烫的骨头汤。津馄饨分汉民和清真两种,汉民经营的馄饨有普通馄饨和大馅
白腰豆
2023-12-25
白腰豆:白腰豆白腰豆,又名大白芸豆、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称四季白芸豆等。煮熟后皮绽开花,似朵朵白云,故称白云豆。外形似鸡腰子,亦称白腰豆。相传为古时天上玉帝不慎将玉佩与缨络失落于人间,落地变成各色或有条纹花斑的豆子,从此繁衍成著名特产的白芸豆、黄芸豆、花芸豆
崇召早熟西瓜
2023-10-12
崇召早熟西瓜:崇召早熟西瓜是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宝莲寺镇崇召村的特产。崇召早熟西瓜以特大郑杂五号、京欣王、新月等新品种为主,品质好,含糖量高,产量高,瓤红皮硬,易贮运,可于旺季前1个多月上市。崇召村是文峰区打造的瓜菜种植基地。该村从1985年种植西瓜至今,经过十
锅塌鱼
2023-10-07
当时临沂名厨高钧的舅父盖京义(也是名厨师)有一次来高家做客,说及孔府剔骨鱼的味道和烹饪技术,高钧十分留意。后来,他用本地肉鲜味美的沂河
岐山擀面皮
2023-12-26
此小吃又称岐山御京粉、岐山面筋皮子。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那时,岐山县北郭乡八亩沟村王同江在北京皇帝御膳房里当司厨,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在实践中首创出这种面食,由于在京城仅作为御膳,故名。康熙末年,王同江年老归乡,在八亩沟收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