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今日起中卫高庙保安寺进行保护修缮将暂停对外开放半年 相关景点共 7500
黄谭庙遗址
黄谭遗址
2023-07-17
黄谭遗址(清)黄谭遗址位居墟沟街道龙头顶,东西两侧为深涧,南与墟沟南山雁门峰相对,北与烟墩山相连,下瞰墟沟港区。黄谭始建于清初,重修于道光丁未年(1847),单开间,面阔4.2米,进深3.5米,2.6米,廊宽1.8米。硬山顶
康庄村唐王庙
康庄村唐王
2023-07-09
康庄村唐王康庄工业园区康庄村唐王,坐落于康庄村西,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整座庙宇是一座四合院建筑,大门朝南,大门上方有古戏台,进入门,庭院东西两边是厢房,庭园北侧台上是献殿大殿及东西配殿,大殿内主要供奉唐王塑像,东西配殿供奉诸神牌位,整座庙宇风格古朴
洞阳寺
洞阳
2023-05-14
洞阳公布时代:清代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22—0093公布地址:望城区桥驿镇洞阳村类别:古建筑公布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自建筑外墙基各至30米处,洞阳,洞阳简介,洞阳长沙
高家村古建筑群
家村古建筑群
2023-06-14
家村古建筑群位于江永县夏层铺镇家村,有高家、月亮潭、洞仔上三个自然村,共388户、1738人。源于何姓、杨姓、义姓(瑶族)。何姓于北宋绍圣元年(1098)迁居于此;杨姓于北宋重和元年(1118)迁入;义姓于元大德九年(1305)迁居于此
高氏文昌阁
氏文昌阁
2023-06-04
氏文昌阁位于台江区双杭街道上杭路134号。大门面临上杭路,前部为氏祠堂,建于清代早期。前后两进,依山势而升高,主座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第一进厅屏门阴刻描金朱子家训,文革期间被报纸糊盖,得以保存至今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
五四宪法草地旧址
2023-04-29
五四宪法草地旧址宪法和杭州,有着非常深的缘分。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1954年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洪山庙大殿
洪山大殿
2023-08-26
洪山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只乐乡后杜村,是现存较为完好的明代洪山遗存,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洪山大殿座北向南,大殿东西长9.30米,南北宽7.15米。洪山中所供奉的为宋代中州神医洪山真人,故名洪山
常素庙
常素
2023-07-10
常素常素,顾名思义,就是常年把斋吃素,不吃荤腥。常素位于乌中旗宏丰乡,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常素为汉式庙宇,砖木结构,四合头院。主殿瓦脊,飞檐、斗拱、藻井,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正面是殿,东西两侧为房,是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佛教寺庙
河西文昌庙
河西文昌
2023-04-19
文昌在贵德共有三处,一般特指河西文昌,藏语称尤拉康,位于县城西郊六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文昌西靠山坪,北临黄河,前温泉河婉蜒北流。文昌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间)
胭粉台大悲寺
胭粉台大悲
2023-03-23
大悲时代:明代地点:蓝田县普化镇胭粉台村保护范围:大悲南北长200米,东西宽6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东至台下烟粉台村四组耕地,西北南至烟粉台村一组耕地。
郭家庄观音庙
郭家庄观音
2023-07-06
郭家庄观音,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郭家庄村中。坐北朝南,东西长27米,南北宽18米,占地面积486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碑记清同治八年(1869)曾进行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存观音殿,龙王(新)、关帝大殿并列布局于观音殿两侧
南水仙庙
南水仙
2023-03-18
南水仙又称松滋王侯。位于无锡市南长街598号。明代为祀文天祥部将麻、尹两将军,在锡地南上塘立,称双忠祠,又称南水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在双忠祠南侧建松滋王侯,于是两合为一所。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重修殿字
高阙塞
阙塞
2023-05-26
苍茫阴山下,台地断崖边,一座险要的军事要塞就位于此地,那就是赵武灵王所筑长城的终点——阙塞。阙塞北、东、西三面由天然山脊组成,山脊上有石墙,形成锅底型,其南北各有一个口子,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南方的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
高城子水库
城子水库
2023-05-08
城子水库城子水库(原共青团水库),位于吉林省德惠市境内的松花江二级支流朝阳沟中游,地处德惠市松花江镇的高家城子于榆树林子村交界的丘陵地带,距德惠市约30公里,距102国道1174公里桩仅500米,系沐石河支流。交通十分便利,每年来此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黄州庙
黄州
2023-06-08
黄州位于上庸镇北坝老街,这里四河交汇,水路交通发达,千年古镇孕育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清乾隆年间,黄陂、麻城一带商人长期在堵河沿岸一带的竹山、田家坝等地经商,看中了田家坝镇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定居,繁衍子孙。为了表达对先祖的纪念,集资修建了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