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从兰州出发 走进美丽的河西走廊 古凉州武威文庙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西马房打瓜
2023-06-10
西马房打瓜:走进东马圈镇西马房村,微风中飘散着阵阵瓜香,田间则是横卧在地上的打瓜和成片翠绿的瓜秧,瓜农们正忙着将这一季成熟的打瓜采收装车,销往周边地区。打瓜是西瓜的品种之一,果实较小,味道甜美,瓜子多而大、壳薄仁香,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因其吃时多直接用手打开
舂木瓜
2023-07-10
舂木瓜:舂木瓜走进西双版纳傣族村寨,见得最多的要数木瓜树,竹楼前、篱笆旁都会栽种着成排的木瓜树,不仅可以起到绿化美化庭院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制作傣家风味美食舂木瓜的首选原料。舂木瓜是一种美味菜肴。制作舂木瓜有两道工序。做法是先把木瓜剁成丝,然后把新鲜辣椒、
黄芽头毛笋
2023-06-26
黄芽头毛笋:这是长塘响彻上虞的品牌,已经走进《舌尖上的上虞》。尤其是罗村山所产毛笋俗称黄芽头毛笋,因黄泥性土壤肥沃且富含硒,因此笋壳薄,质好味美,富含多种营养,多纤维质,无污染,知名度很高,产品远销沪杭甬,深受消费者青睐。黄芽头毛笋只要饭锅上蒸熟后蘸上酱油就可
蒙古族头饰
2023-06-16
蒙古族头饰:蒙古族头饰蒙古族头饰很美丽、华贵,一般用玛瑙银链珊瑚玉石穿缀而成。蒙古族服饰反映了蒙古族悠久的传统文化,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四九牛骨汤
2023-11-07
四九牛骨汤:四九牛骨汤前往四九镇牛骨汤饮食店吃饭的人非常多,店门前大空地上,每天都停满了车辆,而吃饭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冲着牛骨汤而来的。虽然是招牌,但是牛骨汤并不贵,多人就餐可以点10元一盆的大盆汤,三几人就餐只需点5元一盆的小盆汤就够了。走进店里,牛骨汤的香味
汝南涮牛肚
2023-07-16
汝南涮牛肚:汝南涮牛肚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特产。汝南涮牛肚肚脆汤美、肥而不腻,老少皆宜,深受广大食客青睐。走进汝南县城的淮府街、娘娘巷、大街口这些小吃聚集的地方,你可以看到这里到处是涮牛肚。这一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汝南麻辣涮牛肚是汝南传统名
三白大西瓜
2023-08-03
三白大西瓜:三白大西瓜三白大西瓜白皮,白瓤,白子.沙,甜.储存时间长.个大.是消暑的好产品。在明、清时期曾定为贡品,现以独特的优势走进人民大会堂,端上了国宴的餐桌。威县西瓜具有个大、体圆、皮薄、色鲜等特点,而且品种繁多,有三白、花丽虎、麻子皮、十八天等十几个优
北乡柿子
2023-06-14
北乡柿子:柿子,扁圆,不同的品种颜色从浅桔黄色到深桔红色不等,大小从2厘米到10厘米,重量从100克到350克。主要产在盂县梁家寨乡、下社乡和西潘乡。八成熟的柿子可以用温水浸泡,这样获得的脱涩果品脆一些,盂县人称为懒柿子。柿子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
榄核冬瓜
2023-11-17
榄核冬瓜:榄核冬瓜榄核镇从1982年开始已有零星种植冬瓜,1988年成为广州市二线菜区以后,冬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从间种发展到整种,从每年一造发展到一年三造,对支持广州市淡季蔬菜供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全镇冬瓜整种面积6218亩;间
雕刻
2023-07-29
雕刻:当你来到青海,走进农户家中时,看到的都是木制的小平房,一户连着一户。走近家门,青海人最讲究的是大门,有砖砌的不同的形状的花或用木头雕刻的花纹,在木板上雕刻各种花形,这木头不是一般的木头,是木质比较硬的杏木或桦木。这门很有讲究,门大、花纹精细就能反映这家的
羊眼儿包子
2023-08-05
羊眼儿包子:羊眼儿包子羊眼儿包子是回民饮食中的佳品,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曾乔装打扮到前门外,品尝回民羊肉包子铺的羊眼儿包子。康熙走进羊肉包子铺,殷勤的回民掌柜用小托盘送来了两杯盖碗茶。向康熙问安后,陪着笑脸说:不怕爷恼,爷在里边(宫廷)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还屈
内蒙古黄油
2023-06-17
内蒙古黄油:内蒙古黄油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提,可以从白油中提,也可以从鲜奶凝结出的油皮中提取。若用鲜奶提取,要把奶放在一个筒状容器中,把一个一头带有圆板的棍子的带板子的那头放入牛奶
珍果猕猴桃
2023-10-30
猕猴桃是张家界市境的名优特产,每到成熟时节,满山遍野都是,走进山区便顺手可摘,故有人说桑植是猕猴桃之乡。猕猴桃本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其果香甜鲜美
轩辕黑陶
2023-12-29
轩辕黑陶:古黑陶起源于五千年前的桥山文化时代,据古记载,制陶最早由轩辕黄帝身边一个名叫宁封的能工巧匠发明,古又称为轩辕黑陶,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县研制开发的轩辕牌黑陶系列产品,已达六大类,六十余种。轩辕黑陶以弘扬轩辕黄帝公德和轩辕黄帝文化为宗旨,以轩辕黄帝
橡胶
2024-01-08
橡胶:海南岛原来不产橡胶,1905年,一位华侨从马来西亚运回一批橡树种子,在儋县那大地区栽培,并创了海南种植橡胶的历史。此后,又有几位华侨从南洋引进橡胶树苗,建立胶园,成立公司,但发展缓慢。50年代初,海南岛有800多公顷胶园,年产干胶200吨左右。从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