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从兰州出发 走进美丽的河西走廊 古凉州武威文庙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安州豆腐乳
2023-07-06
安州豆腐乳:安州豆腐乳制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魏代古籍中,就有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到了明代我国就大量加工腐乳,而今腐乳已成长为具现代化工艺的发酵食品。安州红腐乳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十道工艺,从豆子选
蒙古奶食
2023-06-15
还有携带方便、耐饿的炒米。黄油,蒙古语称希日陶苏,奶食品之冠是黄油其味道独特纯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牧民招待宾客的佳品。黄油可以从奶皮子里提,可以从白油中提
日照苹果
2023-10-08
日照苹果:从30年代开始引进苹果。至建国初期,仅有巨峰镇大卜落村、尹家河大宅科等3个村有零星载培。19521955年,中央扶持革命老区,从辽宁调入13万株果苗,苹果始有发展。1956年,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苹果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六、七十年代,苹果发展出现第
野生菜籽油
2023-07-06
野生菜籽油:野生油菜在我国极少的地方有分布,在神奇的石海苗乡山区,野生菜籽常年在山陵丘壑中天然孕育,纯野生态自然生长。从开花到采择:云蒸雾浸,饱含自然精华与灵气,故其营养成分不同于一般植物,本品传承古法工艺,用纯粹物理压榨将油脂从野菜籽中分离出来,原汁原味的保
堆绣
2023-07-29
堆绣:堆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为塔尔寺三绝艺术之一。堆绣制作时,艺人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好各种颜色的绸缎,剪成一定尺寸的人物、走兽、花鸟等形状,然后用彩色绸缎粘压在事先剪好的纸张模型上,然后按其颜色从浓到淡的顺序,依次沾堆,
南霞泥鳅粉干
2023-06-30
南霞泥鳅粉干:南霞泥鳅粉干从选料到加工,都是很讲究的。首先要选用从不受污染的水田里捕捉来的活泥鳅,不能用人工饲养的。泥鳅抓来后要放在清水中养12天,让它吐尽泥味。煮前12小时,还要给泥鳅喂少许食盐、酒糟、味精,使调味品的味道进入泥鳅体内。煮泥鳅时,先在锅中放入
东大寺锅盔
2023-07-15
东大寺锅盔:东大寺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寺内现存的碑刻和其他史料分析,唐末已有部分回民来从长安来汴州即现在的开封居住生活。宋元以后,大量回民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移居开封,并聚居于现开封东大寺所在地。因生活和信仰的需要,在此地建立清真寺,后因王朝更迭、黄河泛滥而
芝麻翅中翅
2023-12-07
芝麻翅中翅:芝麻翅中翅是开封经典的传统名小吃之一,老少皆宜。芝麻翅中翅,其实就是腌鸡翅外裹蛋汁再蘸芝麻,放油中炸,炸熟的蛋汁酷肖蝉翼。豫菜中难得有这样的美丽又美味的菜。
戈壁烤鱼
2023-12-14
戈壁烤鱼:戈壁烤鱼是新疆特色风味名菜,其做法简单,先把一条整鱼从背上剖开,去掉内脏,从鱼的上部和下部横穿两条小木棍,再用一根稍长的木棍由下穿到上。把穿好木棍的鱼插入河边的沙滩上,排成一排。在鱼的旁边开始点燃干柴,进行烘烤。烤鱼过程需要近1个小时左右,烤熟的鱼抽
荣昌工艺陶
2023-11-27
荣昌工艺陶:重庆荣昌陶瓷业从清乾隆时的粗陶,发展到清咸丰时的泥精,再发展到光绪时的刻花、色釉及民国时的釉下彩;在窑形上,从甑子窑、通窑发展为阶梯窑;燃料均以松柴为主。解放后,由柴窑发展为煤窑。在施釉方面,继承唐、宋以来的色釉装饰,发展了各种釉色。采用的陶土细腻
昭通凉粉
2023-07-10
昭通凉粉:昭通凉粉昭通的凉粉和昭通的洋芋一样,也是一种寻常百姓生活中经久不衰的主打食品。豌豆凉粉的做法很简单,就是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发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煮成糊,冷却后凝固而成。在昭通,从地名上看,大龙洞的凉粉和炎山的热凉粉比较出名;从原料上看,
贵州天麻
2023-12-11
贵州天麻:贵州天麻产于贵州省黔西的大方县境内,这里山高林深,美丽的百里杜鹃,鸟语花香。独特的气候,特殊的土壤,所产的贵州天麻,其天麻的天麻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都非常丰富,有高参黔麻(高丽人参、贵州天麻)的美誉,而亨誉海内外。
永春白粬
2023-06-29
永春白粬:盛夏将至,永春的街头又可听见叫卖白粬(上图)的声音了。永春白粬是当地一种解暑消夏的好食品,与永春榜舍龟、永春橘红糕、永春金橘等小吃齐名。白粬做工讲究,从选料到制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做出来的白粬就无法达到质地洁白、入口柔韧的效果。做白粬一般从下午开
沈巷葡萄
2023-06-24
沈巷葡萄:董浜镇旗杆村的沈巷片区1985年开始就引进葡萄试种,经2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5户10多亩逐步扩大到现今的719亩,其中盛产期葡萄520亩,品种从单一的巨峰发展到巨玫瑰、香月、夏黑、黄蜜、藤稔、红富土、巨峰等多个品种。2006年6月,为扩大发展葡萄产
云木香
2023-12-24
云木香:菊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云木香的干燥根。原称木香,因历史上从广州进口,故称广木香。1935年,云南鹤庆商人张相臣从原产地印度获得木香种子,寄给居住在云南的侄子栽于丽江鲁甸,后逐步发展,销售到广州,称新木香。因色泽棕黄,根条均匀,不枯心,味浓,油性足,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