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余姚周围13个景区免费周末你想去哪 相关特产共 707 条
余姚三黄鸡
2023-09-07
余姚三黄鸡:产品名称:余姚三黄鸡产品产地:宁波余姚产品特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产品简介:余姚优质三黄鸡因其饲养期长、羽色漂亮、肉质鲜美,深受余姚附近消费者的喜爱,随之也迅速发展起来。三黄鸡苗鸡供应价年平均价1.5元/只左右,商品鸡价格年平均12元/公斤左右。产
余姚笋干菜
2023-06-27
余姚笋干菜:余姚笋干菜在明代就作为贡品进贡京城,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味甘,香郁,被誉为珍稀菜肴。它的特点是储存持久、携带方便,鲜嫩可口,四季皆宜。余姚笋干菜的主要原料是雪里蕻和春笋,原材料的优劣会影响到质量,用冯村出产的原料做成的笋干菜口味最好,因为那地方水土
余姚吊红
2023-09-06
余姚吊红:吊红(柿子)。每年入秋后,开始逐渐成熟,由青转变成红色,悬吊在树上极为美观,故宁波一带称其为吊红。盛产于余姚大岚镇(柿林村),柿林牌吊红个大、质软、味甜,除生食外,还加工成柿饼进入市场。
余姚年糕
2023-09-06
余姚年糕:年糕是余姚市三七市镇的特色产品。近年来,在生态育糕、品牌强糕两大战略的引领下,三七市年糕走出宁波,远销到全国各地。为了提高年糕品质,该镇近年来陆续建设了1万余亩年糕专用稻米基地,现在这里生产的年糕不仅外观洁白如玉,而且口感韧糯滑爽。同时,该镇积极引导
余姚雷竹生
2023-09-07
余姚雷竹生:产品名称:余姚雷竹生产品产地:宁波余姚产品特性:鲜嫩爽口产品简介:目前以三七市镇为重点雷竹面积已达一万余亩,年产雷笋达0.4万吨,面积产量都在逐年增加。雷竹采用复盖技术后,提早了出笋时间,从秋季到翌年春季均有鲜笋上市,并已作为余姚市的农产品品牌,注
余姚蜜梨
2023-09-06
余姚蜜梨:余姚蜜梨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1987年以来发展很快,现基本形成以姚北平原小曹娥、泗门、低塘、朗霞等乡镇为主栽区,早中晚品种熟期配套的生产格局。全市栽培面积2.5万亩,产量2.61万吨,早熟蜜梨以翠冠、脆绿为主,中熟蜜梨以清香、黄花为主,其中早熟蜜
余姚麦杆扇
2023-06-27
余姚麦杆扇:民间素有编麦杆扇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大麦收割后,选剪细长白净麦草顶节,整理成束。经过淘米水浸洗、煮蒸、漂洒等工序,使麦杆变得既白又韧。妇女们在廊沿弄口施展巧技,编织成扇条。待到适当长度,将扇条盘缝成圆扇面,俗称扇杆饼。数个扇面作成之后,又在扇面外圈
余姚瀑布仙茗
2023-09-06
余姚瀑布仙茗:瀑布仙茗是中国第一个有正式品牌名号的古名茶。这并非空穴来风,她的前世今生有着五彩光环。瀑布仙茗由河姆渡文化中的原始茶演绎而来。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它地处姚江岸边的四明山麓,与瀑布仙茗的原产地——
余姚白羽王鸽
2023-09-06
余姚白羽王鸽:白羽王鸽是由美国育成的著名肉用鸽品种。由于其乳鸽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并可烹制出高档美味佳肴而成为快速发展的特禽品种。我市规模饲养王鸽始于1996年,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余姚市恒大禽业有限公司率先从深圳和南京引进种鸽,经过五年精心选育,已形成存栏种鸽
塞上香哪
2023-12-29
塞上香哪:香哪,是榆林传统名食品中的一绝,其历史悠久,用料考究,制作独特。其渊源可上说溯至10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榆林香哪的用料和制法根唐代的消灭饼一脉相承,只是有所改进和提高。它与其他油炸食品相比较,最独特之处在于制作时用酒和面,另外加熟猪油等其他原料,
台山粽
2023-11-07
因为没以前那样拘泥于时节,现在只要你想吃,就到城里打听打听,当地人必定告诉你哪家哪摊卖的最好吃。别于其他地方的做法,台山人做的白粽,内置咸肉、蛋黄、花生、虾米、腊肉等配料;还有做成三角形的,
镇海榨菜
2023-09-06
榨菜盛产于余姚、镇海一带,质地脆嫩,色泽鲜艳,加工后香味独特,咸辣适度,味鲜爽口。余姚美福牌和镇海铜钱桥牌、云牌榨菜,除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以及美国、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外,还作为旅游食品精制成小包装榨菜,供应中外游客。清沁汤。统称万年青
海头泥螺
2023-09-05
海头泥螺:海头泥螺泥螺,余姚俗称吐铁,是贝壳类软体动物,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大小如螺蛳。泥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成份,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余姚海岸线长达百余里,杭州湾沿海有大片低潮海涂,不但面积大而且土壤肥沃,海产品资
浙麦冬
2023-09-06
浙麦冬:产品名称:浙麦冬产品别名:姚麦冬产品产地:宁波余姚产品特性:养阳、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能。产品简介:浙麦冬,系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又称麦门冬,应产地原属余姚,又称姚麦冬,是全国重点产地之一,浙麦冬为植物的干燥块根,短壮饱满,色泽黄亮,质量
明水年糕
2023-06-21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水稻的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