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侵华日军浦口战俘营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 相关景点共 1857
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
清水县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
2023-04-19
清水县隶属于天水市,地处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东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南连麦积区,西接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以清泉四注而得名,素有陇上要冲,关山屏障之称
鱼子山抗日纪念馆
鱼子山抗日纪念馆
2023-11-23
鱼子山村原为抗战时期冀东军区18分军区军械修理所所在地。在解放前有一处兵工厂,据《平谷县文史》和冀东史料记载,此兵工厂南通平谷三河蓟县,北通承德、兴隆、密云是抗战期间的秘密通道
曾家湾战斗及革命烈士纪念碑
曾家湾战斗及革命烈士纪念碑
2023-04-06
942年中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进驻天京潜抗日根据地,组织展开了著名的曾家湾战斗。曾家湾现位于张港镇东北角,距离镇区7公里,与渔薪、蒋场镇相邻。是市境在张港以北地带的一块重要纪念地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
2023-04-03
1992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60周年纪念日,经报中央和省委批准,在芝山红楼左前方建立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原东路军政委聂荣臻元帅题写碑名。纪念碑造型新颖,寓意深刻。碑形采用抽象设计,主碑既像面红旗,又像把尖刀,体现红军主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正觉寺)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正觉寺)
2023-05-19
1937年日军在南京组织的大规模,30万死难者部分从葬坑遗迹。包含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汉中门、草鞋峡、上新河、五台山、南京大学、燕子矶、鱼雷营、花神庙、正觉寺、普德寺共16处遗址.本体有残损.1937年12月13日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
2023-08-03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位于宁化县水茜乡邱山村南凹坪。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派对苏区实行血腥,勾结地主、恶霸和团匪,疯狂镇压苏区人民
闽抗第3支队北上抗日出发地遗址
闽抗第3支队北上抗日出发地遗址
2023-04-03
闽抗第三支队北上抗日出发地遗址位于云霄县下河乡陂下村。1932年4月,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5月中旬,东路军总部派张长水、陈桃庆等20多个连排干部加强闽南红军游击队的领导,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简称红3团),团长冯翼飞,政委王占春(兼)
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
2023-04-06
湘鄂西苏区瞿家湾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荆州市洪湖市瞿家湾镇。洪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洪湖市瞿家湾是湘西苏区首府所在地。1927年至1934年,以贺龙、周逸群、段德昌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武装割据,浴血奋战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成立旧址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成立旧址
2023-11-18
1945年2月,中共乐清县委领导虹桥起义,中共瓯北县委也于次月发动了屿北起义,这使浙南瓯北地区的武装抗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统一乐清和瓯北两县斗争步伐,扩大回旋余地,中共浙南特委于1945年3月30日决定建立中共瓯北中心县委,胡景瑊任代理书记
中共宝安县委“一大”纪念馆暨宝安抗日纪念馆
中共宝安县委“一大”纪念馆暨宝安抗日纪念馆
2023-06-02
中共宝安县委一大纪念馆暨宝安抗日纪念馆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安是广东较早建立共产主义组织的地区之一。1928年2月23日,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中共宝安县委在松岗镇燕川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9人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
2023-06-21
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旧址(育英楼)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叶挺将军故居的左后侧。1938年10月,日军在惠阳县大亚湾登陆后,中共中央致电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指示要在东江敌占区后方开辟游击区
红军强度鸭池河天险纪念碑
红军强度鸭池河天险纪念碑
2023-09-24
红军强度鸭池河天险纪念碑鸭池河——乌江之上游,清毕路(321国道)的咽喉要道,水深流急,两岸峭壁,史称天险。1936年2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等同志的率领和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勇敢机智地从古渡口(今鸭池河铁桥下1公里处)强渡成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马山情报点遗址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马山情报点遗址
2023-05-24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马山情报点遗址位于大岭山镇百花洞村马山山腰龙岩洞内,洞口位于马山七姐庙旁,入口高约0.5米,该石洞通往古庙下方的山谷,出口有多处,洞内通道时而狭窄时而宽阔,而且极其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