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光华四合院 相关信息共 733
辽南民居四合院
辽南民居四合院
2023-03-27
辽南民居四合院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为14座民居四合院建筑群组成,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重要新发现。现总体保存状况较好。辽南民居四合院建筑群包括五座典型辽南四合院建筑和朱家、臧家、吴家、马家等大院,还有商行和伪满官员屋居
杜光华将军殉国地纪念碑
光华将军殉国地纪念碑
2023-03-28
光华将军殉国地,位于通化县光华镇南部的长青村后山坡上,距村中心1华里,距镇政府所在地光华村6公里,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5000平方米,遗址保护、建设水平较高,先后筹资60余万元,于2004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缮
贵阳光华钱币博物馆
贵阳光华钱币博物馆
2023-09-23
光华钱币博物馆在全国的私人博物馆中名列前茅,在这里大家能欣赏到收藏家王亚光和王子华父子的钱币藏品,整个博物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有4个展厅,展品丰富,而且每个时代的钱币基本上都是精品,质量非常高
光华镇同心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光华镇同心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2023-03-28
光华镇同心村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光华镇中部的同心村村北1华里处、哈泥河南岸,与镇政府所在地光华村相毗连。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0平方米,1975年4月始建,2006年修缮扩建
光华镇东升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光华镇东升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2023-03-28
光华镇东升村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光华镇东北部的东升村村部旁,距镇政府所在地光华村3公里。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300平方米。1975年4月始建,2006年修缮扩建
稻庄民国四合院
稻庄民国四合院
2023-08-19
稻庄民国四合院位于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幼儿园院内,2009年4月2日首次发现,属民国时期古建筑,为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十六旅第一团团长李青山所建。四合院座北朝南,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灰瓦,硬山脊,共有北屋、东屋、西屋和南屋组成
穆氏四合院
穆氏四合院
2023-09-01
穆氏四合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内,是商丘古城保存比较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群之一,为清代穆炳坛家族的宅院,穆炳坛是清代归德府城内的富商,也是当时商丘古城内的七大家、八大户之一。现为商丘艺术博物馆所在地
五星路四合院
五星路四合院
2023-04-21
五星路四合院建于民国年间,位于天山区五星南路东外环旁,里面占地近千平方米,于2007年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未对外游客开放。
大孙楼四合院
大孙楼四合院
2023-08-24
大孙楼四合院位于金乡县胡集镇大孙楼村,年代为古建筑,类别为古建筑。2016年12月26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济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孙楼四合院,大孙楼四合院简介,大孙楼四合院济宁市金乡县大孙楼四合院旅游指南
寨华氏四合院
寨华氏四合院
2023-09-24
寨华氏四合院位于息烽县西山乡柏山香村新寨组的寨子中,是清晚期贵州实业家华之鸿在底寨修的一处院落,该院为木结构小青瓦四合院木结构建筑,有前厅、内院、正厅和两侧的厢房,前厅和厢房是两层建筑,正厅是一层建筑,全部采用铆榫结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点
光华梁氏大宗祠
光华梁氏大宗祠
2023-06-25
位于顺德区杏坛镇光华村。清代建筑,2002年重修。是状元梁耀枢宗族祠堂。坐北向南,三间二进,总面阔12.73米,总进深28.90米。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镬耳山墙,灰塑博古瓦脊,碌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麻石脚。大门悬挂梁氏大宗祠木牌匾
光华镇闹枝沟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光华镇闹枝沟村无名革命烈士墓
2023-03-28
光华镇闹枝沟村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光华镇西南部闹枝沟村,距村中心1公里处的庙南沟,距镇政府驻地光华村7.5公里。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00平方米,1960年6月始建,2006年9月修缮扩建,1947年2月13日
方府四合院
方府四合院
2023-11-12
这里曾经就是《大宅门1912》中白景琦在济南的府邸,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建筑,有三进院落,东西两个跨院,体现了清末民初时期豪门大户人家的院落格局。《大宅门1912》这部剧与阿胶的历史密切相关,剧中曾经反映了东阿县历史上一代炼胶大师千辛万苦保护九朝秘本的神秘往事
地安门西大街153号四合院
地安门西大街153号四合院
2023-03-19
地安门西大街153号四合院位于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53号,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由五进四合院组成,民国时曾为军阀徐世湘宅邸。广亮大门带八字影壁
底寨华氏四合院
底寨华氏四合院
2023-04-13
底寨华氏四合院是清晚期贵州实业家华之鸿在底寨所建的一处院落,该院为穿斗式悬山小青瓦顶四合院木结构建筑,有前厅、内院、后堂和两侧的厢房,后堂和厢房是两层建筑,正厅是一层建筑。全部采用铆榫结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是清晚期院落式建筑的代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