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关中书院 相关信息共 1045
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
2023-05-05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讲学的宝庆寺难以容纳,故将其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成为当时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坐北面南,院内有大门、二门、允执堂(讲堂)、左右寮房和东西号房等建筑
2023五一西安关中书院游玩攻略
2024-04-01
来陕西西安游玩的朋友,如果想参观古代的书院,推荐大家去关中书院参观游玩哦!这里是明清时代非常出名的高等学府,非常有历史价值。接下来为大家带来2023年五一西安关中书院游玩攻略。
关中奶山羊
关中奶山羊
2023-12-27
关中奶山羊:产地:陕西省关中奶山羊是用分布在陕西关中平原的土种羊或杂种羊与西农萨能奶山羊多年杂交培育的高代杂交类群,是介于土种羊与西农萨能奶山羊之间的一个中间类群。该品种于1990年国家正式验收,定名为关中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外形与萨能奶山羊相似,但体格较小,体
关中油茶
关中油茶
2023-12-26
关中油茶:关中油茶,是关中各地油茶的总称,包括了西安市的壶壶油茶、疙瘩油茶,三原县的薄脆油茶,宝鸡市的杏仁油茶,均远近闻名。关中油茶是由西周时的酏食演变发展而成。到隋唐五代时,属于风味各异的饭粥品种之一。唐朝时的饧粥,是加入杏酪、麦芽糖的粥,是将面发酵饧后稀释
关中烟袋锅
关中烟袋锅
2023-07-26
关中烟袋锅:关中农村,老人的腰间或后领都别着一样宝贝;杆杆在里袋袋在外,嘴嘴向上锅锅朝下,那就是烟锅。等老人去世后除了能穿上老衣,能带走的就是枕头边放的烟锅。烟锅有瓷的、铁的、铝的、铜的,有纽扣大小。一般能熬到耄耋之年的老人用的都是铜的,烟锅里被烟丝熏得发黑,
关中驴
关中
2023-12-27
关中驴:是中国著名的大型驴品种之一。原产陕西关中平原。其毛多为黑色,也有栗色或灰色的。口、鼻、眼圈及腹下部白色。关中驴格高大,身体结构良好,头颈高举,姿态健美,关节强大,蹄质坚实。公驴体重约350千克,母驴300千克。性温驯而活泼,为陕西农区主要役畜之一。现已
兴平关中黑猪
兴平关中黑猪
2023-12-27
兴平关中黑猪:陕西省兴平市种猪示范场是集关中黑猪保种和育种为一体的繁育场,经过几十年坚持本品种选育终于成功培育出了兴平关中黑猪新品种。该场先后荣获农业部全国猪种改良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养猪产业化基地、获全国首批农业科技示范园。承担的关中黑猪育种
关中分区旧址
关中分区旧址
2023-10-02
关中分区旧址位于马栏镇阳坡头村,距县城30公里。现存窑洞30多孔,1939年底,反动派不断制造摩擦和流血事件,关中分区机关由马家堡迁往阳坡头,1940年8月,关中分区机关进驻马栏
关中师范旧址
关中师范旧址
2023-09-08
关中师范旧址位于咸阳市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关中师范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创建于1940年3月15日,驻地新正县马家堡村,习仲勋任校长,刘端棻任副校长。1943年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学校迁至马栏镇(现旧址),改称关中师范
关中炒粉鱼
关中炒粉鱼
2023-07-25
关中炒粉鱼:关中市肆风味小吃。关中地区城镇的饮食摊点上,有一种状似蝌蚪的豌豆粉鱼,用特制的腊汁油(见粉汤羊血)搅炒后,吃起来滑润、油香、爽口,叫做炒粉鱼。也有将粉鱼、米饭混合在一起炒的,食之别有风味。此品多在傍晚或夜市上供应。本品还可凉调或浇汤食用,风味各异。
关中第一大峡谷
关中第一大峡谷
2023-09-08
关中第一大峡谷(泾河大峡谷)位于咸阳市淳化县的仲山生态森林公园西南,距陕西省淳化县城西南4公里,距古都西安85公里,咸阳75公里。关中大峡谷所在的仲山森林公园总面积28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盖率80%,素有西安后花园的美称
关中大肉饼
关中大肉饼
2023-07-25
关中大肉饼:关中传统风味食品。又叫肉酥饼、白肉酥饼。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人们把面食统称为饼。明刘基《事类统编》载:入炉鏊者曰鏊饼亦曰烧饼,入笼蒸者名蒸饼,入汤烹之名汤饼,人胡麻者曰胡饼。相传这种饼由唐代段公路《北户录》里记载的白肉胡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关中风情园
关中风情园
2023-03-10
关中风情园位于扶风县城新区东大街,东临法汤高速,北距法门寺3公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50多万人次,已成为宣传陕西特色农业、饮食文化、风俗民情文化的窗口,成为法门寺旅游景区的一个新亮点
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
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
2023-03-10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前期,马家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
关中搅团
关中搅团
2023-07-25
关中搅团: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因通过搅打使面粉成熟凝固为团而得名。又因其易消化、不耐饥,被人们戏称为哄上坡。制作搅团原用荞麦面粉,后因荞麦产量低,种植少,加上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细粮短缺,农村多食用玉米面,农妇们就在粗粮细作上动脑筋,用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