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冯国璋故居及墓葬 相关信息共 7500
小李庄墓葬区
小李庄墓葬
2023-05-06
小李庄墓葬区位于新郑市和庄镇小李庄村东南黄水河支流西岸,南北长325米,东西宽285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势西高东低,在墓葬区随处可见空心砖残片,纹饰主要有方格纹、米字纹、乳钉纹,70年代平整土地时曾出土有空心砖墓
汉阴书院及三沈故居
汉阴书院三沈故居
2023-04-18
汉阴书院三沈故居时代:清地点:汉阴县城关新街保护范围:(1)书院(三沈纪念馆):东至政府围墙,南至学校教学楼、住宅楼北侧,西至新街街中,北至和平街街中地段。(2)三沈故居:院落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书院A区四周外延10米
丘浚故居及墓
丘浚故居
2023-09-11
丘浚故居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路和秀英区海秀镇水头村丘海大道南段东侧。丘浚,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山,别号海山老人,琼山府城镇下田村(又名朱桔里,今名金花村)人,是我国明代中叶的理学名臣、15世纪的杰出学者,他同海瑞被称海南双壁
王船山故居及墓
王船山故居
2023-06-11
王船山故居墓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衡阳县曲兰乡,此为清初思想家王船山的纪念建筑。故居为王船山自败叶庐、观生居之后自置的隐居处,命名为湘西草堂。始建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茅屋3间,中为堂屋,左为住房,右为书房
林氏家庙及林乔樌故居
林氏家庙林乔樌故居
2023-06-23
林氏家庙林乔樌故居位于潮安区庵埠镇宝陇村,时代为家庙明清,故居明。2006年,林氏家庙林乔樌故居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林氏家庙林乔樌故居,林氏家庙林乔樌故居简介,林氏家庙林乔樌故居潮州市潮安区林氏家庙林乔樌故居旅游指南
蒋家山墓葬(天子坟)
蒋家山墓葬(天子坟)
2023-06-12
蒋家山墓葬,又称天子坟,位于珠晖区酃湖乡的酃湖町中。墓葬封土堆呈圆形,夯筑而成,底径约为25米,高6米,占地面积150平方米。1954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蒋家山大型封土堆巨墓进行实地调查,认定为汉代钟武侯刘望之墓
言子故居及墨井
言子故居墨井
2023-10-22
言子故居墨井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言子巷15号、17号。据唐陆广微《吴地记》载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圣井,阔三尺,深十丈,即系春秋时孔子弟子言偃的故居,言子后裔世居于此,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宅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现存东西两路
王任叔故居及墓
王任叔故居
2023-10-19
中文名:王任叔故居墓别名:巴人出生日期:1901年逝世日期:1972年职业:作家,文艺理论家
陈毅故居及文物陈列馆
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
2023-09-16
陈毅故居座落于乐至县城北17.5公里的劳动乡正沟湾,这里山丘连绵起伏,小河依傍山势,在群峰中穿流,树木郁郁葱葱,燕剪碧落,系典型的浅丘民居。故居兴建于清代乾隆初年,陈毅太祖于乾隆丁卯年买下这块基业,后经扩建完善,共计有大小房屋三十六间,建筑面积750平方米
朱家台商代墓葬
朱家台商代墓葬
2023-06-13
【朱家台商代墓葬】位于桑植县城朱家台高湾、吴家谤,各有商代墓一冢。棺木遗骨无存,有陶制品罐、豆、釜的碎片,清晰可辨。罐系夹沙陶,卷沿平底,圆唇尖圆唇,饰绳纹、方格纹多戳印纹。豆为泥质黑陶之折盘内弧和圆盘弧腹形,尖圆唇,卷沿和平沿底,亦饰多戳印纹方格纹
王少堂故居及墓
王少堂故居
2023-05-03
王少堂故居墓(墓系新增)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湾子街三多巷10号。王少堂(18891968),扬州人,扬州评话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演说的武十回和宋大回,已整理成《武松》、《宋江》二书出版
孙开华故居及“二十八宿”古水渠
孙开华故居“二十八宿”古水渠
2023-06-13
孙开华故居二十八宿古水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孙开华故居,别名孙家寺溶,为明清时期名人故居故居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岩泊渡镇星明村六组,东经110°57′0.54″,北纬29°21′44.1″,海拔131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良钧烈士故居及墓
朱良钧烈士故居
2023-05-03
朱良钧烈士故居墓(故居新增)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黄金坝西北。朱良钧(19101926年),1926年北平三•一八惨案殉难烈士。原籍扬州,自幼随父去北平就读。1926年在天安门前参加反帝,与刘和珍等烈士同时牺牲。1928年棺柩运回扬州安葬于此
东留属墓葬
东留属墓葬
2023-07-06
东留属墓葬,位于代县枣林镇东留属村东南约600米处。俗称杨七郎墓。杨七郎即杨业第七子杨延兴,宋代将军。其事迹多见于戏曲、演义中。墓区东西45米,南北108米,占地面积4860平方米。地表现存黑石垒砌封土1座,底径6.3米,高3.6米
顾炎武墓及故居
顾炎武墓故居
2023-10-22
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县东南36里,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千,故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易名茜墩,其来历传说有二:一谓文人雅称;一谓因墩上长满茜草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