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相关景点共 1787
五代名将王彦章故里
2023-08-23
五代名将王彦章故里年代为五代,位于阳谷寿张东关。1983年3月16日,五代名将王彦章故里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楼村墓表族谱碑群(38通)
许楼村墓表族谱群(38通)
2023-08-23
许楼村墓表族谱群(38通)年代为清民国,位于高唐琉璃寺镇许楼村。2008年5月,许楼村墓表族谱群(38通)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楼村墓表族谱群(38通),许楼村墓表族谱群(38通)简介,许楼村墓表族谱群(38通)聊城市高唐县许楼村墓表族谱群(
水南关清真寺阿文碑
水南关清真寺阿文
2023-08-28
沁阳阿文位于沁阳市水南关清真寺内,为用于镶嵌清真寺米哈拉卜壁龛的镇寺之宝,镌刻于宋末元初。马自树在实地查看和了解情况后认为:沁阳阿文作为回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历史见证,为研究西域回回的内迁、怀孟一带回族的形成,研究穆斯林的信仰
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碑
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
2023-09-01
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2通)时代:元、清地址:虞城县营廓镇大周庄木兰祠内,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简介,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商丘市虞城县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旅游指南
刘公抗俄碑
刘公抗俄
2023-03-29
刘公抗俄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六批2007.5.31地址:柳河县五道沟镇年代:近代类别:石刻管理单位:柳河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刘公抗俄石碑位于柳河县城南部30公里的五道沟镇沙家街村西山上,地理坐标,东经125°52′,北纬42°08′。距沙家街村1.5公里
夜明寺防匪碑
夜明寺防匪
2023-05-23
夜明寺防匪位于清水县远门乡夜明寺村山神庙前墙壁上。年代为大清咸丰年间,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碑所在墙壁为中心,四周外延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不另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明楼薏心竹筠贞节碑
明楼薏心竹筠贞节
2024-01-15
明楼薏心竹筠贞节位于台头镇明楼村南,面积为8平方米平方米。2014年9月19日,明楼薏心竹筠贞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楼薏心竹筠贞节,明楼薏心竹筠贞节简介,明楼薏心竹筠贞节潍坊市寿光明楼薏心竹筠贞节旅游指南
嘉靖折徽包补田梁碑
嘉靖折徽包补田梁
2023-10-14
嘉靖折徽包补田梁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千金镇东驿达村,时代为明,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5年11月,嘉靖折徽包补田梁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嘉靖折徽包补田梁,嘉靖折徽包补田梁简介,嘉靖折徽包补田梁湖州市南浔区嘉靖折徽包补田梁旅游指南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
2023-05-13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原称圣祖御制崇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席力图召和小召(崇福寺)内。清康熙皇帝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制刻,用以纪念平叛的胜利,表彰两寺助战功绩
大金得胜陀颂碑
大金得胜陀颂
2023-07-14
身高177厘米,宽85厘米,厚31厘米,碑身左右边缘阴刻忍冬草纹饰,正面刻有汉字碑文815字,背面刻有女真大字碑文1500余字;碑座为龟趺,长160厘米,高72厘米,宽97厘米。石碑全身高为328厘米
程氏古民居-圣旨碑、义官桥
程氏古民居-圣旨、义官桥
2023-07-23
程氏古民居圣旨、义官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岙底村。圣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岙底村中部。圣旨外亭子,原为砖木结构,坐东南朝西北,现为水泥质,1996年重建,六角攒尖顶。岙底村圣旨现基本保留原貌。青石材质。体立面上圆下方
依克唐阿碑
依克唐阿
2023-07-14
依克唐阿批次和公布时间:第四批1987.10.20地址:敦化市大石头镇哈尔巴岭村东北年代:清代类别:石刻管理单位:敦化市文管所是否开放:否立于敦化安图交界的哈尔巴岭岭岗上,该处有一条年代:清代的官道
兴福院寺碑
兴福院寺
2023-05-23
兴福院寺位于清水县土门乡新义村(寺下村)南50米。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9年8月28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碑座四周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尊师亭与教泽碑
尊师亭与教泽
2023-04-07
尊师亭与教泽是为纪念曹靖华父亲曹植甫先生建造的,位于五里川中学院内,于1985年9月4日竣工,该建造主体为六棱形亭式建筑,两边各附两间平房,占地120余平方米。教泽置于中部六棱主体建筑内,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呈四棱体,鲁迅先生亲书的碑文经原体放大后
《西门大夫庙记》碑
《西门大夫庙记》
2023-09-01
西门大夫庙记宋安阳县《西门大夫庙记》原立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公社北丰乐镇东的西门大夫庙内。西门大夫庙约始建于汉代,据记载,北齐、宋、明等朝又先后几次加以修葺。庙宇今已不存,但基址仍明显可见。现有宋、明、清三代撰刻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