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凤义兴商号楼 相关信息共 7115
郑州马豫兴桶子鸡
郑州马豫桶子鸡
2023-12-19
郑州马豫桶子鸡:郑州马豫桶子鸡是一道源于河南开封桶子鸡的特色菜,也是郑州老字号郑州马豫招牌菜,以其色泽鲜黄,咸香嫩脆,肥而不腻,越嚼越香几大特点而出名,属于豫菜。马豫桶子鸡主料是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煮,因其行驶圆桶而得名,选用当地的优质筠母鸡,采用百年老
兴村程氏宗祠
村程氏宗祠
2023-03-01
村程氏宗祠程氏宗祠,祠堂名。程氏宗祠位于黄山区城区5公里的甘棠镇村。始建于明代,后被毁,清代后期重建,今仍保留有明代建筑风格。该祠为程灵诜的行祠。始建于1447年春,正堂四槛,东西庞八槛,门屋四槛。前瞰石溪,右临水渠。1486年冬复增寝室四槛
勾良寨凤栖阁
勾良寨栖阁
2023-10-16
勾良寨栖阁位于凤凰县阿拉镇的勾良苗寨中,有一处苗王府邸栖阁。相传这位方圆百里内的苗王首领,他的府邸体现了中原汉文化与西南苗文化的交流融合。府邸顺坡而建,青砖垒砌的高耸而厚重的四壁,将其武装成一处坚固的堡垒
国策楼
国策
2023-03-18
国策位于仙霞镇莫家咀村晏脑组,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万仙楼
万仙
2023-08-22
万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的泰山中麓红门宫北,又名望仙。是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1620年)创建,保存了清代建筑风格。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万仙门洞东侧有隐真洞,为旧时道人处
紫来楼
紫来
2023-06-23
紫来位于广东饶平县樟溪镇乌溪村,始建于明末,扩建于清初。明嘉靖年间,钟氏祖先从福建丁洋搬迁至此,创乡定居。至明末,为保族人安居乐业,以免受兵乱、盗贼之苦,建造了紫来。后来随着宗族的不断壮大,便在清初扩建外围,名曰拱赐,形成二围土
八咏楼
八咏
2024-01-13
八咏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原名玄畅。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系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登玄畅》、《玄畅八咏》诗、《八咏》诗等,所以从唐代起
万粹楼
万粹
2023-11-05
旅游胜地黄山市,有座万粹,万粹坐落在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街,保持着宋代风貌,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在这繁华的老街上,一座高二十四米,上下共四层,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的万粹,拔地而起,雕梁画柱,飞檐翘角
宝林楼
宝林
2023-07-12
宝林宝林坐落在东北第一山——医巫闾山南段方圆150平方公里的宝林自然旅游风景区内。四周群山环抱、奇峰耸峙,林涛树海、翠岭蓝天,悬泉飞瀑、流光异彩,溪流潺潺、径幽谷深,蜂欢蝶唱、鸟语鹿鸣。举目远眺,青山淡淡、白云缭绕,南海茫茫、凌水湾湾
阐化楼
阐化
2023-09-28
阐化在保山市西太保山东麓,四川会馆旁。明初始建,现存建筑清末重修。阐化两座四合院,占地面积717平方米。正殿穿斗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前檐出抱厦,通面阔12米,通进深9.3米。阐化历来为当地道教洞经会活动场所。1984年公布为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寨西头承兴寺(观音庙)
寨西头承寺(观音庙)
2023-05-01
寨西头承寺(观音庙)位于莱西市店埠镇寨西头村西,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2005.7.5,寨西头承寺(观音庙)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寨西头承寺(观音庙),寨西头承寺(观音庙)简介,寨西头承寺(观音庙)青岛市莱西市寨西头承寺(观音庙)旅游指南
重兴汝阳县儒学记碑
汝阳县儒学记碑
2024-01-12
汝阳县儒学记石碑位于汝南县城南悟颖塔公园内,记述了明代各级对教育的重视和重汝阳县(今汝南县)儒学的过程。据《重修汝宁府志》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帝朱元璋下诏命翰林院、提刑按察司,重汝阳县儒学
中正楼
中正
2023-03-18
中正位于陆河县螺溪镇新良村委赤黎塘自然村。建于1905年,坐北朝南,上三下三一横屋加外横屋布局,石脚泥砖墙。共有房子30余间,总面阔19.2米,总进深14.7米,占地面积282.2平方米,是一座较为完整的清末厅屋组合式传统民居
姚村水楼
姚村水
2023-06-26
姚村水位于高要市活道镇姚村。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由主楼和副组成,主楼为正方形,面宽12米,高四层共15米;副高二层,面宽12米,深4.3米
镇淮楼
镇淮
2023-07-17
镇淮是楚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代。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明时曾置铜壶刻漏,用以报时。后又因其扼于城中,楼下拱门为南北交通要道,故有南北枢机之称;清同治年间改称镇淮,因淮水经常泛滥,镇淮之名,取其镇压水患之意。民国年间又改称中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