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凤翔周氏民居周家大院 相关信息共 7500
中坝钟氏庄园
中坝钟庄园
2023-10-13
中坝碉楼及钟庄园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龙潭镇中坝村5组,坐北向南。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整体建筑占地面积7197.12平方米,其中碉楼占地面积57平方米。碉楼位于庄园东北角,为砖木石结构,方形楼阁式,边长7.5米,通高16.9米,歇山式四角攒尖屋顶
潮安陈氏大宗祠
潮安陈大宗祠
2023-06-23
大宗祠,位于潮安县官塘镇巷下乡,座西向东,三进格局。该祠宽21.3米,进深约43米,单门一体,三进依次增高,第一天井至中厅约增高83厘米,由四级台阶递升,第二天井至后厅约增高93厘米,亦由四级台阶递升
雅溪口徐氏宗祠
雅溪口徐宗祠
2023-07-24
宗祠(明末):位于象溪镇雅溪口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20平方米。五开间两厢房泥木结构,天井石构雕刻图案精美。造型布局,建筑手法等保留了明代建筑工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保护范围:整幢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米为保护范围
新营舒氏公祠
新营舒公祠
2023-08-09
公祠由清朝后期舒期汉三等人创建,为五间三进二天井,回廊砖木结构,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仅屋柱就有100根,其中石柱18根,雕梁画栋,双檐待飞,宏伟壮观。
秦溪连氏祠堂
秦溪连祠堂
2023-08-02
秦溪连祠堂位于福安市城阳镇秦溪村,年代为始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类别为古建筑。祠堂位于城阳镇秦溪洋村中。始建明万历四十年(1612),清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光绪5年乙卯年(1879)造建前座太子殿
界岭张氏民宅
界岭张民宅
2023-04-17
界岭张民宅·清代·白河县卡子镇友爱村南。保护范围:下院:院墙四面外延,东、南、北各16米,西22.2米。上院:院墙四面外延,东9米,西22米,南10米,北17米。建设控制地带:下院: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上院: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
碧岩叶氏宗祠
碧岩叶宗祠
2023-03-31
碧岩叶宗祠位于贵池区清溪街道碧岩社区桥头叶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宗祠墙基为基础,分别向东、南、西、北外延升3米、1米、1米、4米范围内
石楠塘徐氏宗祠
石楠塘徐宗祠
2023-11-19
石楠塘徐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石楠塘村南的武义江畔,为明代宗祠建筑。照壁前为武义江,有小码头可供舟船停泊。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门厅、正厅、后堂组成,五开间,三进两天井,呈方形布局。面积近1047平方米
义序黄氏宗祠
义序黄宗祠
2023-11-15
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康熙六十一年(1722)和同治五年(1866)曾有重修,今于1993年由义序黄宗祠重建理事会主持重修,于1995年鼎建落成。宗祠占地600多平方米,面阔17米,进深33米,中轴线上依次分布有门墙,天井,祀厅
后寨陈氏祠堂
后寨陈祠堂
2023-11-09
祠堂位于三乡镇曲村,由山门、厢房、过厅、听厢、戏楼、耳房等部分组成。山门及厢房面阔五间,建于长方形石基上,硬山顶。正殿面阔三间,正背雕花草,斗拱八组,雕花,额梁有绘画。过厅现存地基及东山墙
南门游氏家庙
南门游家庙
2023-08-05
南门游家庙位于长汀县汀州镇建设街,坐北朝南,由门楼、雨坪、大门、门厅、下厅、上厅、左右厢房、右一列横屋等组成,建筑面积907平方米。下厅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神龛镂雕精美
游走龙游,走进龙游民居苑景点,徽派建筑很有看点
游走龙游,走进龙游民居苑景点,徽派建筑很有看点
2023-07-31
游走龙游,走进龙游民居苑景点,徽派建筑很有看点:去龙游旅游,根据龙游本地人的推荐,走进了这个民居苑的景点。原本决定是次日白天走这里的,因为走了边上的龙游石窟景点后,发现回去吃晚饭还早,刚好去福田居住宿的地方是经过这里的,所以大家一致决定把这里也走了。那天到这里
保利东湾排3月首周浈江区热搜榜第一 你关注了吗?
保利东湾排3月首浈江区热搜榜第一 你关注了吗?
2023-08-30
保利东湾排3月首浈江区热搜榜第一你关注了吗?:3月首(3.13.7)浈江区热搜楼盘排名出炉。据房天下研究院搜索排名显示,3月首(3.13.7)浈江区的热搜楼盘榜单中排名第一的是保利东湾,排名第二、第三的是韶关百年东街、恒富华城,目前价格分别为6500元/
芰塘金金氏宗祠
芰塘金金宗祠
2023-04-03
芰塘金金宗祠位于龙游县罗家乡,年代为明、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埔广府民居
高埔广府民居
2023-10-27
据清代《增城县志》及村中《张氏族谱》记载,新高埔村于明万历戊戍年(1598年)十月十九日由十四世祖张兰亭、张椿庭两兄弟始建,后因匪患弃村迁回旧居旧高埔,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再由张梅庵、张补斋两兄弟复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