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刘家祠堂 相关景点共 6351
婺源明清祠堂
婺源明清祠堂
2023-08-09
婺源明清祠堂(岭下村大经堂、水岚村詹氏宗祠、豸峰村资深堂、旃坑村萧江宗祠、洪村霭庭公祠)位于婺源县,时代为明至清。婺源明清祠堂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
刘青霞故居
青霞故居
2023-08-27
青霞故居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我国近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志士青霞女士而在开封胡同大院的基础上建立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青霞故居地理位置:开封市顺河回族区解放大道(原北土街段)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
谢氏始祖祠堂
谢氏始祖祠堂
2023-05-17
泗门谢氏在明代分房十八支,每房支都建有祠堂。如今,这些房支祠堂皆已不存,唯有四门谢氏始祖祠堂仍保存完好。中文名:谢氏始祖祠堂地理位置:后塘河村门票价格:免费别名:大祠堂
桓台王氏祠堂
桓台王氏祠堂
2023-08-18
桓台王氏祠堂(含四世宫保砖坊)位于桓台县新城镇新利村,年代为明、清。1992年6月12日,桓台王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桓台王氏祠堂,桓台王氏祠堂简介,桓台王氏祠堂淄博市桓台县桓台王氏祠堂旅游指南
大孔祠堂
大孔祠堂
2023-05-27
大孔祠堂是孔华清为家乡族人所修的宗祠,也是江淮晚清时期的一组较为完整的宗族公共祠社建筑,已有100多年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该祠堂被合肥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又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部旧址(刘家坪八卦楼及民居)
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部旧址(坪八卦楼及民居)
2023-04-09
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部旧址(坪八卦楼及民居)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坪白族乡,年代为1935年。2019年,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部旧址(坪八卦楼及民居)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军团第五
潜山王家祠堂
潜山王家祠堂
2023-08-01
王家祠堂位于安徽省潜山县,现存三进,面阔18.3米,进深14米,七架梁,硬山顶,三级马头墙,建筑平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256平方米。祠拱,梁柱基本完好。有鼓形、方形柱础共八根,浮雕鹿、马、莲瓣等纹饰。王家祠堂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逢简刘氏大宗祠
逢简氏大宗祠
2023-06-25
氏大宗祠位于杏坛镇逢简村,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天启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及2002年多次重修。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当时称影堂,后改为:追远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
滕州王家祠堂
滕州王家祠堂
2023-08-25
王家祠堂位于滕州城区府前中路南侧,建于清同治九年,是清帝准予自行捐资兴建的王东槐专祠。建国后,王家祠堂划归驻军使用。1985年,改博物馆。有诗赞曰:西城王氏家祠中,古今源流一脉通
苍溪徐家祠堂
苍溪徐家祠堂
2023-09-07
徐家祠堂属清代古建筑,位于苍溪县龙洞乡茅坪村南500米,坐南朝北。该建筑北靠元山山脚,前邻巴中县,西往黄猫垭尖包梁,保存基本完好。该祠堂呈四合院布局,系穿逗木结构,面阔16.4米,进深27米,建筑面积442.8平方米
文里村祠堂建筑群
文里村祠堂建筑群
2023-06-23
文里村祠堂建筑群(包括杨氏长房公祠、闲云杨氏宗祠、季房杨氏公祠、杨氏庙(博祖)、杨氏庙(达祖)、谢氏大宗祠、蔡氏宗祠、郑氏宗祠、陈氏庙、庄氏庙等10处)位于潮安区庵埠镇文里村内,时代为清
宫巷刘家大院(刘齐衔故居)
宫巷大院(齐衔故居)
2023-11-14
南街街道:南街街道位于鼓楼区中西部。东以八一七北路为界,与东街街道接壤,南临乌石山麓,与安泰街道相邻,西至小柳、河南新村,与洪山镇相接,北以虎节路、贤南路、杨桥路为界与华大街道、鼓西街道毗邻,面积1.56平方公里,居民1.60万户,人口约5万
兰村祠堂
兰村祠堂
2023-10-16
泸溪县兰村的祠堂,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乡间的绿野上。它们虽地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仍体现了湖湘建筑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湘西地区的特点。兰村的祠堂都是砖木结构建筑,青砖墙体四面围绕,其内为木结构屋架
余氏祠堂
余氏祠堂
2023-06-08
余氏祠堂位于祝站镇裕丰村,汉十高速公路北70米,修建于民国22年(1933年)。祠堂面阔15.6米,进深30.2米,三进三重,门庭宽4.67米,大门宽1.25米,高2.40米,门庭进深1.46米,中堂宽4.35米,2个天井,1号天井长3.1米、宽2.1米
郭营祠堂
郭营祠堂
2023-04-25
郭营祠堂位于枣阳市鹿头镇郭营村。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布局,由门楼、偏房和正殿组成,有房屋11间,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该建筑是鄂西北地区现存布局最完好的祠堂之一。(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