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刘家祠堂 相关景点共 6351
湘店刘家祠
湘店家祠
2023-10-24
光第(1859─1898),四川省富顺县(今属自贡市)赵化镇人,祖籍来自福建武平,五世祖用琳于清初由武平迁四川富顺县,号裴村。家贫,少年丧父。聪敏好学,19岁应童子试,获全县第一名,21岁中秀才,23岁四川乡试中举,24岁(1883年)登进士
刘寅生烈士墓
寅生烈士墓
2023-04-08
寅生烈士墓位于策源乡下坪村炮楼墩山顶。1982年重修墓园,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寅生(19041928),酃县策源乡下坪村人,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曾担任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特别支部书记、衡阳市中学团总支书记、湘南学生联合会会长、共青团衡阳地委委员、中共
刘源墓
源墓
2023-08-01
源墓,又称大王坟,位于天柱山主峰景区百花崖旁。墓地坐西朝东,北倚天柱峰丛,南视龙潭河,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该墓毁坏严重,原墓地呈圆形,并砌墓圹,于封土堆前立一通墓碑,碑高约70厘米,宽约60厘米,碑文楷书阴刻
刘冲崖刻
冲崖刻
2023-07-29
冲崖刻位于九华山北麓九华乡柯村境内的少微峰下,时代为唐—清末。该地为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狭长盆地。盆地周围由五老峰、双峰、少微峰、天香岭环绕,高阳河流经境内,自然风光秀美。自唐代费冠卿在此隐居后,历代均有仿效者隐于此地,筑室读书、著作
刘仙洲旧居
仙洲旧居
2023-05-18
仙洲旧居位于高云岭32—2号。仙洲,原名鹤,字仙舟。1890年1月27日生于河北省完县。1908年参加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决心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曾担任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的教员。刘少奇、李富春、李维汉都曾是这个留法预备班的学生
刘秋菊纪念园
秋菊纪念园
2023-09-11
秋菊纪念园是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东门环岛高速东线立交桥西北侧。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中文名:秋菊纪念园外文名: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东门环岛高速东线立交桥西北侧类别: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竣工时间:1992年3月管理单位:海口
刘文淇、刘师培故居
文淇、刘师培故居
2023-05-04
文淇、刘师培故居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东圈门14号。文淇(17891854),仪征人,字孟瞻,清代训诂学家。故居名青溪旧屋,亦称氏书屋,系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三进,小青瓦平房。氏世代居此。入门为一院落
刘静轩墓
静轩墓
2023-06-05
静轩墓,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过溪村幕庵自然村北。幕葬坐北朝南,墓区面阔24米,进深42米,占地面积1008米,设三级墓坪。系同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静轩墓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过溪村墓区面阔:24米占地面积:1008米
刘光友旧居
光友旧居
2023-09-18
光友旧居位于思德村四社,座东向西,面积65平方米,中华民国时期所建,面阔两间6.5米,进深10米。穿斗结构,檐高3.6米,两面坡,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建筑后墙为土墙,张思德养母光友同志在这里居住。现由思德村村委会做办公用地
潘家垸
2023-06-09
垸坐落于大别山深处的罗田县东北部,位于白庙河乡西北部狗耳尖脚下,形成于明代,是一个原生态保持完好的村庄。三组40余户所在的主薄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垸落,土墙黛瓦,阡陌纵横,梯田成片,竹林摇曳,民风古朴。主薄寨上有杨祠堂,千尺瀑布
龙潭家庙
龙潭
2023-08-06
龙潭庙是福建第二大家庙,仅次与上杭李氏大宗祠。诏安县秀篆乡姓王的和姓游的,共祀一座宗祠——龙潭庙盛衍堂盛衍堂规模宏大,占地五亩多,三进大厅,依次递高,两旁护厝,排列有序,飞檐鸱吻,古朴典雅。祠堂前面有大埕,埕边设门楼,门楼雕刻精美
后湾田祠堂
后湾田祠堂
2023-10-17
后湾田祠堂位于义乌市稠江街道江湾村下街村中心,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占地623.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左右厢房,后进已毁。前后进均为5开间,五架抬梁前卷棚后双步梁,廊轩雕工精美,梁柱用材硕大,牛腿、雀替、斗拱、梁坊等雕刻工艺具有乾隆工的特征
刘氏庭园
氏庭园
2023-05-03
氏庭园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粉妆巷19号。清代民居,大门东向,占地约1000平方米。宅东北为一庭院,院内有南向花厅三间,厅两侧为廊。院内残存若干湖石,院墙东南两面有水磨砖漏窗。宅东南书斋三间,前有抄手廊环抱,其格扇、挂落、装修保存尚好
刘岘纪念馆
岘纪念馆
2023-05-28
岘,原名王之兑,字泽长,号慎思,1915年农历7月7日生于兰封县(1954年与邻县考城合并,改为兰考县)中山北街路西王家大院。他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和开拓者,著名版画艺术家,以其版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巨大贡献而蜚声中外艺坛
刘碑寺造像碑
碑寺造像碑
2023-10-22
碑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20公里碑村,北齐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碑等人刻立。后人因碑兴建佛寺,因名碑寺,又为保护此碑建碑楼,俗称碑楼寺。《金石萃编》云:碑楼寺在县东四十里石淙东源上,内有豫州剌史碑,北齐天保八年丁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