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前城古村 相关景点共 7500
碧落寺
碧落寺
2023-07-09
碧落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南北朝至民国地址: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创建于北朝时期,后经多次鼎新扩建,名列泽州四大古寺之首,其碧落卧云为泽州八景第一景。现存北齐石窟一座、唐代石窟两座。唐代及武周石龛10余龛、明代古桥两座。北魏至民国历代摩崖题记、碑刻百余方
细些柏木树
细些柏木树
2023-09-28
细些柏木树在勐勐镇细些村委会有三棵柏树,一棵在细些右边山洼里,另外两棵一直矗立在现细些村委会门口。据说这是拉祜纳支系的拉祜族在迁徙到细些时栽下的,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100多年前景谷县的盐老板名叫李希哲家盖房子,到处征集柏木树
朝阳山
朝阳山
2023-08-25
河南省朝阳山地处淇县西北的太行山东麓,是淇县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中文名:朝阳山海拔:603米地点:淇县西北特别建筑:悬空寺
溪源寨
溪源寨
2023-11-15
溪源寨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0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底层用青石垒砌,高约4米,总高约6米;左前、右后各有一座炮楼
煎药庙西晋墓地
煎药庙西晋墓地
2023-05-26
煎药庙西晋家族墓地于2015年6月由当地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三家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经细致调查、勘探、发掘,该墓地共发现9座西晋时期贵族墓葬,全部为带斜坡墓道的后室砖室墓,形制结构完整
孔颖达墓
孔颖达墓
2023-05-25
孔颖达墓,位于衡水市马庄西300米处(现衡水中心大街与大庆路路口北200米西侧),现存墓地封土高1.5米,,竖有民国九年的墓碑,碑上刻唐祭酒赠太常卿孔颖达先生。贞观二十二年,孔颖达病死,陪葬昭陵(唐太宗的墓),此墓为他的衣冠冢
宁波周氏宗祠
宁波周氏宗祠
2023-05-17
周氏宗祠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新庄新庄自然村2号,据周氏家谱记载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间。主体坐北朝南,略偏西,由、中、后三进及两厢组成,占地面积684.42㎡。前进为门厅,单檐硬山顶平房,面阔七间,进深四柱七檩,明间安两扇大门,左右两侧立一对石狮门枕石,雕刻精细
余氏家庙
余氏家庙
2023-05-15
余氏家庙,即余氏宗祠,位于平江县木金乡木瓜南山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10年(1871年)重修。砖木结构,空间布局集厅、堂、亭、池于一体,建筑面积1625平方米。家庙匝以三面墙垣,墙垣辟正门及左右门,左门额为出弟右门额为入孝
东良厢三圣古寺
东良厢三圣古寺
2023-05-11
东良厢三圣古寺位于石家庄市东良厢,三圣寺建立的确切年代已无从查证。据考系北魏(公元385420年)所建。三圣寺后殿里有三尊石佛立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经省人大批准,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原来寺院规模很大,寺立有石狮,寺内有钟楼鼓楼
兴渭楼
兴渭楼
2023-06-23
兴渭楼位于饶平县浮滨镇溪楼,建于清末民初。坐西向东,呈圆形,直径60米,面积2827平方米。二环围,内环围平房,后二层楼房,共分26开间,中间辟有内埕,水井1口,外围二层楼房,共分48开间,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镌兴渭楼,灰砂墙体,灰瓦屋面
长顺建筑群
长顺建筑群
2023-06-06
长顺建筑群位于晋江市龙湖镇南浔,年代为清。简介:长顺系清代里人施至扇在台湾鹿港的商号,经商发达后于清光绪八年(1882)回乡营建,由大厝、公妈厅、当铺和通瀛书舍四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开有池塘、沟圳通海,小船可运货至厝石埕
三朱中共闽中地委会议遗址
三朱中共闽中地委会议遗址
2023-06-06
三朱中共闽中地委会议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黄镇三朱后宅自然村大湖寿间石洞。这是距离三朱闽中地下交通站1公里多半山中的一个天然石洞,两个隐秘洞口,洞内上下两层,可容纳十几人居住。自从交通站建立以来,石洞一直成为党组织开展隐蔽活动的地方
子羔墓
子羔墓
2023-08-31
子羔墓位于太康县城西北高贤乡宁庄东150米处,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子羔墓高2米,周长44米。墓冢为长方形,南北长14米,东西宽8米。墓区散存有汉代陶片,虽群众传说是子羔墓,但实为汉墓。墓原有祠堂,为清乾隆九年所建
梁王庙
梁王庙
2023-08-26
梁王庙位于定陶县城东3公里的东王店乡贾楼西北150米处,是为纪念彭越而建造的。彭越(?——196年),字仲,昌邑(今巨野南部)人。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彭越也聚众起义,在巨野、定陶一带招兵买马,扩充实力,投人秦朝残暴统治的斗争
永镇塔
永镇塔
2023-08-12
据清同治九年《清江县志》永泰团图载:市小港,明成化末,赣水暴涨冲决,遂成大江,因水势直下,建永镇塔以控下游。当时民建塔九层,为镇水患命名为永镇塔。系砖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