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动态丨常州市花谷奇缘景区捐赠仪式在南京市回龙桥小学顺利举行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常州银丝面
2023-08-23
常州银丝面:常州银丝面是常州特色品种,有30多年历史。配料讲究,操作工序严格,具有面细如丝,色白似银,柔软滑爽,富有韧性,下锅不糊等特点,为《中国小吃谱》收辑品种之一。原料配方:上白粉5公斤、鸡蛋清750克食、碱40克、干米粉500克(约耗75克)、青蒜末75
常州重阳糕
2023-12-03
常州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广泛流传于江浙沪地区,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常州人有吃重阳糕应节的传统,每年重阳节临近,常州很多点心店,都会销售重阳糕,
回宝珍饺子
2023-12-04
回宝珍饺子:回宝珍饺子是回族风味食品,因创制者为回宝珍而得名,至今已近百年历史,也是长春传统小吃之一。回宝珍饺子,其特点是皮薄馅大,汤鲜味美,不破肚,不塌腔。回宝珍饺子的馅是牛(羊)肉一点一点吃足了汤水后才包成饺子,咬下去饱满多汁,而且不加任何佐料也能吃出香味
如意回卤干
2023-08-27
如意回卤干:如意回卤干:南京历史悠久,南京人也愿意把各种小吃和历史沾上边。就拿这普普通通的回卤干来说,还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联系。传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后,吃腻了宫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宫,在街头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泽金黄,不禁食欲大增。他取
常州梳篦
2023-08-24
常州梳篦:始于南北朝时代,据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明末清初,高档梳篦曾进贡宫廷,作为御用品,故享有宫梳名篦之称。梳篦,是我国现代八大发饰之一。其制作繁复纯属手工,一般从取材至成品,篦为72道工序,木梳为28道工序。操作时选材严、做工精、品种多,采用雕、描、刻
常州乱针绣
2023-08-23
常州乱针绣:乱针绣源于中国传统刺绣,初名为杨绣。其绣法在中国工艺美术体系中堪称一绝。乱针绣是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的一种审美创造。刺绣艺术在常州古已有之。宋代《咸淳毗陵志》记曰:机户善织,号晋陵绢。宋代,常州生产的晋陵绢名噪一时,是常绣生成的基础。及至
马回岭西瓜
2023-09-25
马回岭西瓜:马回岭西瓜是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马回岭镇的特产。马回岭西瓜历来以味甜、色美、个大、汁足而著称,这与本地独特的沙质土壤、干湿适宜的气候密不可分。江西九江县马回岭镇是一座历史名镇,它位于庐山南麓,是德安、星子、九江三县通衢之地,马回岭地处丘陵地带,盛产水
回宝珍饺子
2023-08-18
回宝珍饺子:回宝珍饺子是回族风味食品。因创制者为回宝珍而得名,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其特点是皮薄馅大,汤鲜味美,不破肚,不塌腔。
如意回卤干
2023-12-05
如意回卤干:如意回卤干是南京的传统小吃,属金陵菜、金陵小吃,将豆腐果放入鸡汤汤锅,配以少量的黄豆芽与调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软绵出锅。因在烧制中时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像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称为如意回卤干。回卤干的做法简单,所需的原料也不多。将干子炸好,放进鸡汤里
常州蟹壳黄
2023-08-23
常州蟹壳黄:蟹壳黄是常州地方风味小吃,俗称小麻糕,常与大麻糕相配作礼品用。其馅心有荠菜、葱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种。其特点:形似蟹壳,色呈金黄,油多不腻,香脆酥松,糖馅甜醇,咸馅味鲜。做法:用熬炼七八成熟的菜籽油炒油酥面,同三分之二的水面合擀成多层次的面卷,再
常州三鲜馄饨
2023-08-23
常州三鲜馄饨:馅心用虾仁、鲜青鱼肉、鲜猪肉制作,故称三鲜。馄饨皮以精白面粉拌入鸡蛋清轧制而成,馄饨汤用新鲜母鸡煨成鸡汤。馄饨皮薄滑爽,馅心鲜嫩,汤清味美。
金沙回沙酒
2023-12-10
金沙回沙酒:金沙回沙酒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味醇丰满、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的独特风味。金沙回沙酒是贵州老牌名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采用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七次蒸馏取酒的茅台酒生产工艺酿造,是贵州除茅台酒外的第一个大曲酱香型白酒,具有酱香突出
常州公婆饼
2023-08-23
常州公婆饼:公婆饼具有外表金黄、外脆里软、层次清楚、油而不腻、味道丰富、鲜香自然、余香满口、回味悠长的特点。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营养需要的健康食品。它那油香、葱香、馅香、面香令人齿颐留香的无穷回味,使顾客百食不厌。公婆饼现在
白汁鱼回鱼
2023-08-22
白汁鱼回鱼:鱼回鱼又名白吉鱼,长吻鳍,品种繁多,仅长江下游就有13种之多。南通狼山一带江段出产的鱼回鱼,白中隐红,刺少肉嫩,为长江长吻鳍中稀有的名贵品种。明朝人杨慎认为白吉兼有河豚、鲥鱼之美,无毒又无刺,用他的话说,粉红雪白,洄美堪录,西施乳溢,水羊胛熟。此菜
常州稻草鸭
2023-06-24
常州稻草鸭:稻草鸭系常武地区颇有特色的传统农家菜,其烹制技艺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年抗倭名将唐荆川得胜还乡之时,父老乡亲感其荣光,争献传统农家制作(用禾田中稻草扎制红烧鸭)的稻草鸭以表达心意。后此菜肴经唐荆川而带至宫廷,又经宫廷御厨改良,烹饪手段更为完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