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劳山战役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古劳银针
银针
2023-11-07
银针:古银针是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古镇的特产。古银针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结圆直如针,色泽银灰显毫,香气高纯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汤色绿而明亮,叶底细嫩匀整。古茶产于广东省鹤山市古镇的丽水、茶山、麦水、下陆等地。这里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1.8℃,全年基
新厂战役遗址
新厂战役遗址
2023-06-16
新厂战斗旧址群(含指挥部旧址、战场旧址、纪念碑、纪念塔等)地址: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新厂镇时代:清、1934年、1979年在靖州县城西南43公里处的新厂乡斗篷坡的山顶,矗立着红军长征新厂战役纪念碑
忻口战役遗址
忻口战役遗址
2023-11-24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是忻州的北门户,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重要的军事防守基地。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500米,现存有与日军作战时修筑的窑洞50余孔及204号激战地,战争遗物时有发现。除部分窑洞坍塌外,其余皆保存完整
朴劳
2024-01-05
:朴是维吾尔族的一种美食,因用手指抓食,故汉语称之为抓饭。抓饭是用大米、羊肉、羊油、清油、洋葱、胡萝卜混合焖制而成,但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炒米饭。它的做法是先用清油和羊油将切成块状的羊肉炒到七八成熟时,再放上洋葱、胡萝卜条合炒,然后加入少量水煮,并把泡了一阵
古劳水乡
水乡
2023-06-28
水乡又称围墩水乡,据史载,距今700多年历史。水乡地处西江岸边,明洪武二十七年,古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围,从此,古便从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岭南,围墩是根据地理特点命名的,意即堤围下的一个个墩
红军南岔战役遗址
红军南岔战役遗址
2023-06-14
红军南岔战役遗址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南岔村南岔渡口。南岔渡口在桑植城北7.5公里的南岔南面,是澧水河上摆渡的码头。渡口地据澧水要津,是解放前上通川鄂、下达津澧的要道
白马山战役遗址
白马山战役遗址
2023-10-20
白马山战役遗址——白马山位于武隆县,是蒋介石拱卫重庆外围的最后一道大门。在蒋介石集团的军事部署中,白马山是其确保大西南,建都重庆的屏障。故敌我双方都明白:守住白马山,就能阻挡解放军进攻重庆的步伐;拿下白马山,重庆外围已无险可守
东陂战役战场遗址
东陂战役战场遗址
2023-08-11
东陂战役战场遗址——东陂战役战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要战场之一,位于本县东陂乡的西南部的东陂、草鞋岗、黄柏岭、层源、江背、河溪、三溪等行政村和新丰乡侯坊行政时
雷岗战役遗址
雷岗战役遗址
2023-08-30
【雷岗战役遗址】1947年8月24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径汝河,汝河又正值汛期,在前有重兵堵截、后有追兵紧逼、上有飞机轰炸、下有汝河阻挡的万分险恶关头,司令员果断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口号,激励全军斗志,突破汝河雷岗防线,抢渡汝河,一举扭转了战局
古劳青茶
青茶
2023-11-07
青茶:古茶采自当地的古茶树,古茶树分青芽型和红芽型两种类型。前者称青蕊,后者称红蕊。红芽型鲜叶制成的古茶香低,青芽型鲜叶制成的古茶香气清高。古银针多采用青芽型鲜叶加工而成。银针茶据品质的优次分为高级古银针、普通古银针和古青茶三个花色品种,
瓦子街战役遗址
瓦子街战役遗址
2023-05-23
瓦子街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村至任家湾以南地带。从1948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西北野战军发动了瓦子街战役。西北野战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诱敌增援宜川县城,当国民党军行至到瓦子街镇(今属黄龙县管辖)时
郊劳台
2023-12-01
台位于房山区良乡大南关外,俗称接将台皇帝迎接出征将士归来之地,始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台亭为八角形,有汉白玉碑亭一座。亭分两层,每层8根石柱,碑上刻有乾隆郊记事诗,台四面有砖砌围墙,尚存无盖汉白玉碑亭及亭内石碑,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
2023-09-11
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将士与国民党军队在胡大林一带浴血奋战三昼夜,牺牲战士上万,现场十分惨烈。时隔80余年,激战留下的土雕楼、大小弹坑、三道战壕、不知名的红军坟墓群、古院落等至今仍清晰可见
羊马河战役遗址
羊马河战役遗址
2023-04-17
羊马河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余家坪乡羊马河村。羊马河地处今瓦窑堡镇西南约12公里处。1947年4月14日,西北野战军在羊马河地区,全歼胡宗南部整编15师135旅4700余人。1947年2月,蒋介石在西安部署34个旅,计23万余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松山战役遗址旅游攻略
松山战役遗址旅游攻略
2023-08-03
松山战役遗址旅游攻略:景区概况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距县城35千米。矗立于怒江中游与下游交界处西岸,顶峰海拔2019.8米,地势险要,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道,被西方记者称为:滇缅公路上的直布罗陀。二战期间,标志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转折之战——松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