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包山寺 相关信息共 7500
蟹黄包
蟹黄
2023-12-03
蟹黄:南通蟹黄是南通颇具特色的早点小吃,顾名思义包子馅是以蟹黄、蟹肉掺和做成的,黄澄澄的蟹油浸透薄薄的皮子。其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在江苏各地都有特色,如南京龙袍蟹黄汤包、靖江蟹黄汤包、泰兴曲霞蟹黄汤包、淮安文楼蟹黄汤包、南通
药山寺
2023-06-13
位于新洲以南的棠华乡药,原名慈云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曾有唐尉迟敬德督建石碑。唐贞元至太和年间(785—840),续有扩建,殿宇雄伟,有大佛殿、戏台等20多进,长约一公里,俗传跑马关山门。唐高僧惟俨于德宗贞元年间从衡山移居药,一时禅风大振
包柿
2023-08-07
柿:主要分布于县西常乐、洪池两乡镇,北张村栽培较为集中。柿在平陆县有贡柿之称,与马泉沟水化柿并称为平陆两大名柿。柿果实大,扁圆形,单果平均重180克,最大重200克。果皮质地细而薄,易剥离;果粉多,果肉黄红色,浆汁多、纤维多;果味甜,品质优。柿的繁殖大
宁山寺
2023-10-02
(古称莲花)是陕西省终南山东部佛教活动开展最早的寺院,始建于东汉。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莲花镇境内,坐落在小夫峪口东侧柏树坡的山脚下,紧邻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入口,四周竹林茂密,溪水长流,鸟语花香,游人不断
千张包
千张
2023-06-22
千张:千张主要作料为千张豆制千张,鲜猪肉、开洋、干贝、笋衣、熟芝麻、精盐、味精、黄酒等配制成馅心;用千张作包皮,裹入馅心,制成三角形包子,与粗绿豆粉丝同煮即成。食时佐以辣油、米醋、白胡椒粉、小葱等调料。特点是,肉嫩不腻,香气四溢,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千张
素菜包
素菜
2023-12-03
素菜:素菜是上海地区特色传统小吃之一,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以面粉为制作主料,素菜的烹饪技巧以蒸菜为主,是用精白面粉作皮,馅心则是用青菜、面筋、冬菇、冬笋、五香豆腐干剁碎后配以香油、糖等调味品制成。其做法是将包好的素菜包上笼蒸熟后,皮白松软,馅心则绿中生
煎包
2023-10-26
:武汉汉口的江汉路上,有一家永远都要排队的煎店——江汉路煎一绝,他们家的包子,皮软而喧腾,肉馅鲜嫩多汁,焦脆的包子底,加上店里特制的香辣沾酱格外好吃,尽管旁边还有不少店家也卖同样的包子,但只有这家永远排着长长的队。这家店曾经在花楼街临近江汉路的一条小巷
黑猫包
黑猫
2023-07-13
黑猫:黑猫其实就是福州包子,因为之前的老板娘外号叫黑猫姐,卖的包子也跟着被叫黑猫包了。黑猫特别之处在于发面时不用新酵母,而是用前一天留下的老面糟,代代相传的陈年酵母,让面皮更香更有劲;内馅则用鲜嫩的生瘦肉和去油的熟肥肉,拌上熬煮10小时的肉汁,调味搅匀后
太山寺
2023-05-12
又名太龙泉寺,位于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西2公里的风峪沟太之上,山脚下有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的墓葬。太之名始见于《宋书》,相传五代时刘知远招兵买马,有太勇士石敢当袖20公斤的大铁锥应征,人莫能敌,闻名于晋阳
城山教寺
2023-10-21
位于长兴县城南21.5公里城顶上。据清嘉庆《长兴县志》记载,城始建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初名慈氏院,后称新安,毁于元,明初重建,改名城。明冯梦祯《城记》、朱国祚《石城毗卢佛像记略》均有详细记述
包米果
米果
2023-12-10
米果:米果是江西赣南地区最有特色的汉族小吃之一,属于客家菜。相传从元朝到现在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上犹包米果因皮薄润滑、料多爽口而美名远扬,成了许多外地游客到上犹的必吃小吃中文名:米果外文名:baomiguo分类:赣菜口味:嫩滑鲜美主要食材:大米,肉
芋包
2023-09-17
:软润香滑的永安民间传统小吃芋的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其制法是将菜芋和洗净入锅煮熟去皮后,与木薯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粘手,做成芋坯,包上瘦肉、香菇、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炒熟的馅,置入沸水中煮到膨胀着浮出水面。再蘸酱油,老洒,猪油,味精,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鱼包
2023-11-19
:鱼称为东江鱼,一般以秋风起时开始至明年3月为最佳。用纯鲮鱼肉制成,以鱼胶、腊味、香菇、鲜肉作馅料,再配上汤,味道极为鲜美、爽滑可口,很受食家推崇,为白云区的萝岗、黄埔区的南岗、增城市的新塘一带最为盛行的美食。南岗鱼包在制作上极为讲究,先将鲮鱼削去鱼鳞
惠山青山寺
青山
2023-05-20
无锡青山位于无锡城西惠山脚下的青山湾,北靠惠二茅峰,东邻惠山头茅峰,西接惠与嶂相连的山梁,南对产。青山曾是南朝四百八十之一,据《吴地记》载,青山始建南朝梁大同年间(公元535—545年),梁武帝重浚梁溪河,故名梁溪
黄石栗山寺
黄石栗
2023-06-30
黄石栗地理位置栗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境地内。寺院简介栗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境地内。建设年代:始建于东汉,迭经兴衰,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新进行了一次修整。该寺法系属临济。现存建筑两千余平方米,有明嘉靖及清乾隆年间所造墓塔数座。内另珍藏佛经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