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游玩攻略门票开放时间 相关特产共 2648 条
脆麻花
2023-06-09
脆麻花:脆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的常见品种,脆麻花不仅北京有南方也有,形状、质地基本相同。北京除脆麻花外,还有芝麻麻花、馓子麻花、蜜麻花等,所以《故都食品百咏》中有诗说:麻花烧饼说都门,名色繁多恣饱吞,适口价廉随处有,一年四季日晨昏。脆麻花先将红糖、苏打、油加两倍
茶汤李
2023-06-09
茶汤李:茶汤李北京天桥茶汤李历史悠久,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位于北京天桥的李记茶汤绵软细腻,香气夺人,他们的茶汤有十几个
港汇笋尖虾皇饺
2023-09-07
港汇笋尖虾皇饺:杭州小吃名点港汇笋尖虾皇饺地点:湖滨路7号港汇茶餐厅电话:87022048港汇是杭州第一家上规模的港式茶餐厅,面积500平方米,经营港式茶点、西餐、中餐、现磨咖啡、特色茶饮料。笋尖虾皇饺是港汇点心中的特点,主料是大虾仁,辅以八种以上原料以秘方配
龙潭火腿
2023-10-28
龙潭火腿:龙潭火腿色泽金黄,有数百年历史。做法独特,每斤火腿切成四四方方的几块,先用油将火腿皮炸脆,然后捞起,旺火先烧,文火焖烂,其特点是色泽酱红、皮脆肉酥,吃起来风味特殊。
蒲城土布
2023-12-28
蒲城土布:蒲城土布民间老土布,又叫老粗布,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完全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绝佳产品,含棉量度100%,它选用全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桨工艺,没有人为的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如下图)
软炸鱼
2023-08-19
软炸鱼:配料:净鱼肉150克,葱末、姜末各15克,绍酒10毫升,精盐2克,味精、香油各3克,老面肥50克,干面粉100克。操作:1、将鱼肉片成三成厚的大片,再切成二寸长、三分见方的条,放在碗里,加入葱末、姜末、绍酒、精盐、味精、香油,腌好;2、取老面肥放在碗里
上水大米
2023-07-07
上水大米:上水大米产业基地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阆中市老观镇。老观镇因其位置独特、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是盛产优质大米的基地,所产大米食用糯而香甜,富含多种独有的营养成份。曾多次作为宫廷御用产品,在西博会上获得过金奖,2013年成功成为中国名优特新农
中粮四喜丸子
2023-07-03
中粮四喜丸子:原料:采用鲜猪后肘肉、葱白、老姜、笨鸡蛋、精盐、味精、老酱油等。制作:1.把猪肉先切成丁,然后再剁,并把葱白、老姜、笨鸡蛋、精盐、味精、老酱油,按一定比例适量加入,搅拌均匀。2.用手工揉成直径5公分左右的圆形丸子,再用纯花生油加温在150℃左右,
羊羯子
2023-06-08
居然在北京搞得满城皆知,今天我们来个大起底!羊羯子如今在北京红火得很,但大多数广州人还不知其为何物,所以有必要在开头先解释一下。原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商家在出售羊肉时,把羊的肉剔下来,分部位出售,不同部位的价格各
冬瓜饺
2023-09-10
冬瓜饺:冬瓜饺由屯溪迎春馆创立,已有百年历史。馅心以冬瓜为主料,配猪肉、火腿、香菇、麻油等炒烩,然后加淀粉勾芡而成。饺子包好后上笼蒸,蒸熟后,馅松嫩,微带卤汁和冬瓜清香,鲜美可口。
仙桃贝雕
2023-10-18
仙桃贝雕:(荣获北京首届国际旅游会议纪念品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国首届旅游购物节天马金奖,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银奖,并被载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轻工业产品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及有关画册)
玫瑰包子
2023-12-25
玫瑰包子:原料配方:面粉450克老酵面50克小苏打5克白糖300克化猪油150克蜜玫瑰25克清水275克熟面粉75克制作方法1.发面:将面粉、清水、老酵面调制成团,发酵。2.放碱:将发酵后的面团加入小苏打、白糖(50)克、化猪油(50克),反复揉匀,用湿纱布盖
黄米糕
2023-12-07
黄米糕:黄米糕是老福州特有的传统糕点,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家庭作坊开始,早期由于当时设备简单,制作工艺繁琐,产量极低,差点面临失传,因为老福州人的坚持,才得以让黄米糕保留至今。黄米糕被福州人称之为三绝:绝不上火,绝对新鲜,绝对绿色。黄米糕清香幼嫩,可口美味,营养丰
浆面条儿
2023-10-15
浆面条儿:浆面条儿又称浆饭,和不翻汤、杂烩菜、牛肉汤一样,是河南独有的风味小吃,特别是土生土长的老河南对浆面条儿更是情有独钟。浆面条儿在河南历史悠久,妇孺皆如。老河南家家会做。但滋味是否悠长,味道是否纯正,就看各自手艺啦。浆面条儿主要材料是浆汁。而浆又分绿豆浆
广宗土织布
2023-06-12
广宗土织布:广宗土织布俗称老粗布,产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北省广宗县。老粗布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自唐朝开始棉纺织,它是劳动人民用线一根一根的编织而成的(每米需要来回穿梭3000多次),这里面蕴涵着织造者的汗水和真情,这不是用价格可以衡量的,就像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