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相关景点共 7500
叱石山摩崖石刻
叱石山摩崖石刻
2023-06-27
叱石山摩崖石刻位于新会市叱石山叱石寺内。有一洗红尘、崖山并峙、山高水长、六根涤净等等刻字,著名的一洗红尘是清咸丰年间新会双水人郑绩避兵乱时刻的,字大0.7米×0.7米,疏朗苍劲。崖山并峙是明末遗臣黄公辅匿于寺内扶持北燕太子反清时书写的,字大0.5米×0.5米
九峰摩崖石刻
九峰摩崖石刻
2023-06-04
九峰摩崖石刻位于晋安区九峰山九峰寺后,共有四段石刻,均为楷书,其中有两段清代儒商魏杰的题刻。魏杰诗刻为南向,楷书,纵9行,字径10厘米。文:山号弥尼存,九峰环侍似儿孙。朝朝相见历相识,喜地欢天只不言。一十年前到此间,樵火毁名山。而今八十颓然老,笑看佛又还
东寨摩崖石刻
东寨摩崖石刻
2023-07-06
东寨摩崖石刻,位于宁武县东寨镇东寨村楼子山雷鸣寺西的岩壁上。宋元祐六年(1091)造。石刻为长方形,长约1.1米,宽约0.8米,上有重修雷道禅寺元祐六年秋七月口巳和修造人张徹庵等字样。碑文记载宋代军政各位官员游汾河源头,酒酣奏乐的情景,并记述了同游人员
丁公凿池守城去思碑
丁公凿池守城去思
2023-05-23
丁公凿池守城去思位于清水县永清镇赵充国陵园碑廊内。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石刻。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北三侧均以碑廊为中心外延10米以内;西:以断崖为界
博平镇净居寺碑
博平镇净居寺
2023-11-12
净居寺在张营乡北孟村。据本村人讲,过去村南有一座古寺遗址,文革中本村人从遗址上拉了几块修了坑嘴子,其中一块是净居寺。净居寺,据《博平县志》记载:县城西北二十五里净居寺,的头刻着重修佛殿碑记六个正楷大字,碑文系小楷书写体,内容主要记载了净居寺的地理位置
澎湖阵亡将士之灵碑
澎湖阵亡将士之灵
2023-06-05
澎湖阵亡将士之灵年代:清座落地点:厦门市思明区万石植物园简介: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施琅率两万大军攻打澎湖,大败郑军刘国轩部。此役清军共计阵亡329人。康熙五十三年(1714),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在此建祠纪念阵亡将士
正阳桥疏渠记碑
正阳桥疏渠记
2023-12-04
目的地介绍正阳桥疏渠记位于崇文区西部,红庙街78号,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文记载了北京水道情况,对研究北京地理和历史变迁有较重要的价值。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原在敕赐弘寺山门内,现庙宇建筑早已无存
阿里塘村灯山碑
阿里塘村灯山
2023-03-23
阿里塘村灯山位于嵩明县牛栏江镇阿里塘村。阿里塘村灯山嵌于阿里塘下村灯山房正厅的墙壁上,青石质地,宽90厘米,高43厘米,横帖式,碑文正书,阴刻,右行,正文18行,满行20字。庠生段冕撰文,庠生尹举臣书丹。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姬岩摩崖石刻
姬岩摩崖石刻
2023-10-26
姬岩摩崖石刻位于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年代为宋—清。简介:保存有宋朝礼部侍郎陈旸,明朝翰林院编修黄文焕,明代闽中三才子曹学佺、谢肇淛、徐渤,清代诗人黄任,清光绪年间状元王仁堪等历代名人题刻。如曹学佺来天台石刻、谢肇淛古鸡岩石碑,黄任鬟翠楼石刻等
港口铺摩崖石刻
港口铺摩崖石刻
2023-08-08
清江摩崖石刻,位于清江乡车下村西北6华里左右的港口铺独立岩下,岩前白沙绿水,四周空旷宁静,与船滩镇河潭村相望。独立岩为红色砂质岩,外貌扁平。岩前2米处,有一淤积而成的泥沙台地,为岩刻挡风抵水的天然屏障,是该岩刻历时700余年仍能大部分保持清楚的主要原因
回溪摩崖石刻
回溪摩崖石刻
2023-04-01
回溪摩崖石刻位于越溪吴山画眉泉。画眉泉为清代苏州名医徐灵胎晚年隐居地。画眉泉依北朝南,石壁上刻满题词,崖石上鲜苔丛生,点点清泉从石缝中滋出。泉池已经被乱石湮没,正上方有古画眉泉几个大字,落款是洄溪老人,系徐灵胎本人所写。字迹浑厚有力、洒脱豪放
鹿窝毘庐寺盟碑
鹿窝毘庐寺盟
2023-09-24
鹿窝毘庐寺盟位于鹿窝乡三友村麻窝田村民一田砍前。高1.4米,宽0.86米。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碑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
2023-04-06
《魏孝文帝吊比干文》位于卫辉城北7.5公里比干墓祠。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一月刻立。原早已不存,宋元佑五年(1090年)九月重刻。高2.56米,宽1.36米,篆额皇帝吊殷比干文7字,碑文为孝文帝元宏撰文,无书丹者姓名,传为崔浩书
巾峰山摩崖石刻
巾峰山摩崖石刻
2023-06-17
北宋连州巾峰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东郊巾峰山麓。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周濂溪游巾峰山题廉泉之源四字,高0.96米,宽4米。正书,字径0.75米。
剑河南加“例定千秋”碑
剑河南加“例定千秋”
2023-09-07
剑河南加例定千秋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剑河县的例定千秋为清朝时期,苗、侗族百姓为表达对朝廷剥削和官员的贪腐不满而立.石刻底座上的三个圆形图案分别为寿字纹、太阳纹和莲花纹,表达了苗、侗族人民希望例定千秋能够永存,造福后人;希望朝廷能够按照上的条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