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相关景点共 7500
治理果马河普沙河纪事碑
治理果马河普沙河纪事
2023-03-23
治理果马河普沙河纪事位于嵩明县嵩阳镇龙街村。龙街治理果马河普沙河纪事立于龙街村西南果马河与普沙河交汇处河岸,方柱状,青石质地,高194厘米,宽50厘米。碑身四面镌有文字。正面镌毛泽东语录,字体皆为隶书
安福寺石造像
安福寺石造像
2023-06-06
福建泉州安福寺位于鲤城区江南镇曾林村紫帽龙首山麓。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泉州府志》载:唐·垂拱三年(687年)建。《八闽通志》则说是唐·嗣圣元年(684年)建,名安福院。元·至正间毁,僧智妙重建
龙泉花果山风景区
龙泉花果山风景区
2023-11-06
包括龙泉花山、龙泉湖、宝狮湖、石经寺、十陵明蜀蕃王陵墓群、北周文王、洛带古镇等大小景区11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具特色
“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
“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
2023-07-17
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东海郁林观东岩壁记摩崖题刻唐开元七年(719)连云港云台山麓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2024-01-15
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清光绪二十四年,刘永福率黑旗军旧部驻营广州
浙岭吴楚分源碑
浙岭吴楚分源
2023-08-09
吴楚分源在婺源县浙源乡浙岭顶上。浙岭,是婺源和安徽要宁的界山。春秋时是吴国和楚国的分水岭。从婺源登山,有两道台阶,均由清一色的长形石板整齐砌成。南宋大臣权帮彦游此赋诗,中有巍峨俯吴中,盘绕亘楚尾句。吴楚分源石碑,用阴纹隶书刻成,右下方还有云湖詹奎四字
重修陈村桥序碑
重修陈村桥序
2023-08-29
重修陈村桥序原位于陈村乡陈村,村庄古老,居住分散,村中有深沟,分为东西两片,由一土桥连结成整体,故此桥成为该村居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建筑。道光七年春发生地震土桥毁圮,村民不便,灾后数月而集资修桥,为垂训后人,立石著序:斯桥之设由来久矣,被今年二月二十六日地震
许村奉宪严禁盐枭扳害碑
许村奉宪严禁盐枭扳害
2023-07-20
许村奉宪严禁盐枭扳害位于海宁许村镇沿塘街18号与19号之间。坐东朝西,青石质,高2.03米,宽0.9米,雍正六年(1728)立。碑文16行,满行55字,楷书阴刻800余字,额上刻云纹,中间楷书阴刻奉宪严禁盐枭扳害,叙述了雍正时许村一带贩私盐成风
寮山摩崖题刻岩画
寮山摩崖题刻岩画
2023-08-11
太阳寮山摩崖题刻岩画,是高安文物普查工作队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寮山山顶发现,《江西日报》在一九八三年五月曾作过报道。寮山,是高安的历史名山,位于高安太阳镇西北的寮山村委会黄家村,背接灰埠、相城,南接太阳镇,距高安约38公里,海拔224.1米,山麓至山顶约2公里
广化寺造像
广化寺造像
2023-03-24
清朝赐名广化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地区八小召之一。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旧城西北大约80多里的大青山南麓,地处今土默特左旗境内。因位于东喇嘛洞召以西(崇禧寺),故又称西喇嘛洞召
永胜观音阁石刻造像
永胜观音阁石刻造像
2023-04-27
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位于永胜县城东郊壶山西麓,是滇西名胜之一。清代永胜黄恩锡进士有诗云:览胜灵源活,凭栏眼界空;窗开山色里,人坐水声中;径湿疑飞雨,林寒不借风;夕阳樵客至,担插野花红
千像寺造像
千像寺造像
2023-11-02
千像寺石刻在蓟县盘山千像寺北山坡。相传唐代一尊者从远方挈杖来此,忽见山岩下澄泉池旁有千僧洗钵,近观瞬而没之。尊者在此建寺,并于山坡涧石上按所见千僧刊刻千佛像。现存线刻佛像数百尊,分立式和跌坐两类,2~4尊为一组
芦芽山摩崖题刻
芦芽山摩崖题刻
2023-11-23
芦芽山摩崖题刻,位于五寨县前所乡洞儿上村芦芽山中峰。南北宽7.5米,东西长12.5米,面积93.75平方米。位于中峰东侧石崖上,楷书芦芽第一山,为乾隆年款,东面石壁如屏,高数丈,隐刻重边0.67米,其下有石龛两窟,高2米,宽1米,深1.5米,内凿佛台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
2023-06-13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博物馆内。此雅丽勒之金石,以存佛教故事。原存德山古乾明寺内,1979年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迁至滨湖公园内,1994年再迁入常德市博物馆内
徽县吴玠墓及墓碑
徽县吴玠墓墓碑
2023-10-08
宋故将军吴阶之墓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就座落存这里。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园形,高1.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