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北阁山玉皇阁 相关景点共 7500
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
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
2023-07-24
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位于瓯街道罗浮村岙儿南侧,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2010年,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简介,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温州市永嘉县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
宋六陵
宋六陵
2023-07-21
宋六陵位于绍兴市皋埠镇攒宫,距绍兴市区18公里,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故称宋六陵。此外,还有宋徽宗陵、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
泊头泊莲寺
泊头泊莲寺
2023-07-03
泊头河北省的鸭梨、金丝小枣之乡;西靠古运河,临沧州,南依吴桥,(杂技之乡)东屏京沪铁路。泊莲寺的兴建,是为满足本地区的广大信众的愿望,提供听经闻法的良好修学环境。经宗教局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批,已于肖圈村兴建。门前一大碑楼,拾阶而上入山门是中轴线上的天王殿
惠陵妃园寝
惠陵妃园寝
2023-06-30
惠陵妃园寝坐落在惠陵西侧的西双峪,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的妃园寝。惠陵妃园寝仿定陵妃园寝而建。主要建筑由南而依次为:一孔拱桥、东侧一座三孔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东燎炉、享殿、园寝门、宝顶下各有地宫,周围环以朱垣
龙颈水库
龙颈水库
2023-06-22
龙颈水库龙颈波光(龙颈水库)在(揭西县)五经富镇之,处于龙江上游。龙江发源于丰顺县之八乡,蜿蜒三十里,注入揭西县境,又穿越六十里,注入榕江南河,为南河最长之支流。一九五八年,在此兴建水库,历二年余而竣工。在与丰顺交界处建上库大坝,又在下游的龙颈口建下坝
赤岭口墓
赤岭口墓
2023-06-22
赤岭口墓位于揭阳市仙桥镇平林村赤岭口坡。1982年清理南朝墓3座。由东至西并列。一号墓平面呈长方形,单顶砖室墓,只有一个棺室。墓长4.15米、宽0.9米,墓向330°。墓底铺砖成人字形,墓壁和封门用一丁三顺的砌法。墓被盗,随葬品有青釉罐、杯、碟等
岳平云顶
岳平云顶
2023-06-15
气势巍峨,群峰叠翠,石壁嶙峋。有狮子石、仙人石,罾箕岭上丹嶂横开,白云摩顶;飞水洞前银瀑悬空,坠雪飞花。南有扬旗寨、锡帽岭,狮象锁水诸景
萌渚岭
萌渚岭
2023-06-14
在今湖南省江华县和广西贺州市、钟山县之,为由湘入桂之道①。陆机《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五岭表,扬旌万里外。李善注。通往岭南的五条路。周去非《岭外代答·地理·五岭》:自秦世有五岭之说,皆指山名之,考之乃入岭之途五耳,非必
白登之战遗址
白登之战遗址
2023-06-03
马铺古称白登山,山头原建有白登台,海拔1300米。当时的平城,在今大同市东古城村一带。《辽史》误认为阳高县的白登村就是汉代白登,《金史》又沿袭了《辽史》的错误
霍贺墓
霍贺墓
2023-05-26
1973年3月,网疃庄小礁北麓发掘西汉晚期霍贺墓。海州区是连云港市的一个区,汉代曾在此设置朐县,属东海郡。网疃庄位于海州东门外,分布着庞大的汉代墓葬群,霍贺墓为其中之一。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夫妻合葬,男棺放置椁正中,女棺在其右()侧,均为头东脚西
登封老君洞
登封老君洞
2023-05-06
老君洞位于登封市区五公里太室南麓半腰间,背依太室山中峰。老君洞洞高两米,深4米,宽3米,为唐代初年隐逸居士潘师正所开凿,洞形像鸡卵,亦称鸡卵洞,因内奉老君像,后称老君洞。唐代以来,在老君洞周围陆续增修了一所道院,分东、西两院,房舍100多间
邢河石窟造像
邢河石窟造像
2023-05-06
邢河石窟造像位于荥阳市贾峪镇老邢水库西崖,齐天统四年(568)刻造,窟高、宽、深度均为2米,窟门左、右各刻一力士,窟内刻一佛、二菩萨、二弟子,这种方形石窟,但尊主造像,四壁无刻,与唐初洛阳以及山东益都云门等石窟相似,特别是门左右的力士浮雕
霞加岙老区纪念馆
霞加岙老区纪念馆
2023-11-19
永嘉县楠溪江上游霞加岙村,原名霞岗岙,地处鹤盛港和岩坦港的汇合处,依面水,地势险要。该村革命历史悠久,1930年有20多人参加红十三军,1938年被中共西楠溪中心区委书记谢用卿作为恢复、重建西楠溪党组织的基地,同时又是中共瓯县委和江北办事处经常活动的地方
阎翠峰墓
阎翠峰墓
2023-08-28
阎翠峰墓位于温县城北5公里处冷乡冷村东北500米处,南临涝河。墓前有清末墓碑一通。阎翠峰(1848~1903年),清光绪年间中进士,光绪九年被点中翰林,历任吏部中宪大夫,传本御史,卒后葬于冷。墓室保存完好
古丁桥坊
古丁桥坊
2023-03-21
古丁桥坊位于宁晋县凤凰镇南关村南北大街中心,古丁桥桥头约4米处。古丁桥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据传古丁桥坊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燕王征(民间俗称燕王扫)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