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7-29
安徽省贵池十八索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200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安徽长江南岸的池州市贵池区境内沿江圩区,由十八索湖为主的一系列小型湖泊、滩涂、沼泽地及水稻农田组成的湿地,涉及墩上、梅龙等两个街道办事处7个行政村
靖西底定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9-04
靖西底定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桂西南部靖西与那坡两县(市)交界处,距靖西市区70公里,离那坡县平孟镇国家二级口岸40公里,有靖西至那坡平孟公路通过境内,总面积4.3万亩,其中核心区1.2万多亩为亚热带原始森林,属国有林区,为地方财政差额拨款林业事业单位
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5-27
安徽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基本概况砀山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12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位于安徽省砀山县西北部,保护区主体为黄河故道废河槽以及延伸到两岸宽度约2km的沼泽地、河滩地及湖泊等(东端从岳庄坝闸开始向上游沿黄河故道至西端三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2023-10-12
湖南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南洞庭湖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洞庭湖,距益阳市25km,距沅江市5km,行政区域包括沅江市、资阳区、赫山区、大通湖区。保护区属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永久性河流、人工湿地等,符合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2、3、5、6
泗县沱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5-27
一、基本概况安徽泗县沱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为泗县境内北沱河及南沱河极其两侧流域。北沱河从泗县许圩子入境,向东南到草沟汇唐河折向南至樊集与南沱河汇流入沱湖,长19km。南沱河,是泗县、五河两县界河,从沈庄向东南至樊集汇北沱河入沱湖,长17km
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3-05-26
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总面积18165.4公顷,位于北温带小兴安岭山地丘陵针阔叶与红松林混交林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科研型示范保护区,也是国际著名的世界生物圈生态旅游胜地
称架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6-18
园内河涌密布,曲径幽林,种植多种岭南佳果,四季香甜飘溢,宁静宜人,是都市中难得的田园休闲度假圣地,有广州南肺之称
阳河湖群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8-01
安徽华阳河湖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基本概况宿松华阳河湖群原属安徽安庆沿江水禽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同意新设立宿松华阳河湖群省级自然保护区(《关于同意安庆沿江水禽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更名的批复》(皖政秘2013231号))
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5-27
安徽萧县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基本概况安徽萧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古黄河河道为基础。公元1194年,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向南经砀山、萧县由淮河流入东海。1855年黄河改道北上,至此黄河流经萧县境内近700年
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3-06-26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为1989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珠海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珠海淇澳岛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2023-04-19
青海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德令哈市西南部,西至大柴旦全集河,北与青藏铁路相连,南与东西走向的额木尼克山为界。地理位置为北纬36°00′~37°24′,东经95°58~′97°52′。保护区东西长114公里,南北宽54公里,保护区面积3105平方公里
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
2024-01-12
具有物种宝库,粤东明珠之美誉的广东七目嶂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五华县西部,毗邻东源、紫金、龙川,总面积58.5平方公里,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七目嶂风景区主峰七目嶂海拨高1318米,登顶望去,周围群山连绵,或奇或幽,或险或秀,茫茫一览无遗
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
2023-07-15
丰林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1963年成立专门管理机构。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建设、研究与推广项目示范区
礼纪青皮林自然保护区
2023-09-10
礼纪青皮林自然保护区礼纪青皮林自然保护区—万宁市礼纪青皮林自然保护区面积1.6万亩,建于1980年7月。建立此保护区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海南热带森林的贵重树种青皮树。青皮树为龙脑香料,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1.2米,树干通直,树皮青灰色,故得名
林村万安桥
2023-05-17
万安桥位于鄞州区横街镇林村,桥始建于宋,元代后期至正年间(1341~1368年)曾有重修记录。桥长16米,宽3.2米,为二孔石拱木廊桥。历代重修,现存桥梁为清代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