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南京值得去的小众景点推荐 相关特产共 7500
凤尾虾
凤尾虾
2023-08-27
凤尾虾:凤尾虾属金陵菜,在南京文献《白门食谱》中就有它记载。其主料为河虾,并以鸡蛋清和豌豆做辅。不仅营养丰富,养血固精,而且能够延缓衰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那么凤尾虾到底是怎么制作而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原料:主料:河虾(750克)。辅料:
宜昌红油小面
宜昌红油小面
2023-07-17
宜昌红油小面:红油小面是宜昌市民最爱,是当地特色小吃之一。因为其汤汁浓香麻辣,呈色鲜红,色泽红亮,爽滑带韧,味道咸鲜香辣,遂得名红油小面。如果你问宜昌人,宜昌有什么特色小吃值得吃、值得尝试,红油小面一定能排上号。宜昌是入川入口,不1路、铁路、水道,入川都
泰安野菜宴
泰安野菜宴
2023-12-09
泰安野菜宴:在泰安那边其实有很多野菜,这是现在很多地方都没有的,当地野菜品种相对来说比较多样,而且也比较有营养,是比较值得尝试一个东西。
小黄瓜鸡肫
小黄瓜鸡肫
2023-10-11
小黄瓜鸡肫:材料:小黄瓜300克鸡肫150克红辣椒1根大蒜2瓣姜10克调味料:盐1/2小匙糖1/4小匙酱油1大匙作法1、大蒜去皮,红辣椒蒂、洗净,均切末;姜洗净,切丝,小黄瓜头尾,对半切开,籽,切小段。2、鸡肫外皮,洗净,放入开水中煮熟,捞出,沥干水分
凉拌苦瓜
凉拌苦瓜
2023-09-24
1、将苦瓜瓜蒂、瓤,切成条,放入开水锅中烫一下,捞出用凉白开水过凉,沥干水分,放入盘中待用。2、将红辣椒蒂、籽洗净,切成细丝,用盐腌5分钟,挤干水分;将
太和樱桃
太和樱桃
2023-09-13
中国樱桃著名品种有江苏南京垂丝樱桃,浙江诸暨短柄樱桃,山东泰安泰山樱桃,安徽太和太和樱桃。其中尤以安徽太和樱桃最著名。太和樱桃产于太和县李郢一带,这里著名品种有大鹰嘴、金红樱桃、二鹰红仙桃等。樱桃不仅果实艳丽动人,而
杜瓜
杜瓜
2023-09-05
平湖杜瓜,具有瓜大、皮厚、籽粗、含脂高特点。据1986、1987年南京药学院、上海市药检所鉴定:平湖瓜蒌系瓜蒌正品,乃正品,乃地道药材富含三萜皂、有机酸、糖类及色素。其根块(天
状元豆
状元豆
2023-08-27
状元豆:状元豆/五香蛋:状元豆是南京夫子庙特色小吃之一。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内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装好,上面加一颗红枣给他吃,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
如意回卤干
如意回卤干
2023-08-27
如意回卤干:如意回卤干:南京历史悠久,南京人也愿意把各种小吃和历史沾上边。就拿这普普通通回卤干来说,还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联系。传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后,吃腻了宫中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宫,在街头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泽金黄,不禁食欲大增。他取
涟水云锦
涟水云锦
2023-08-25
涟水云锦:涟水云锦在我国古代,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丝织品,云锦因其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始于宋,而盛于元、明、清,为历代皇家贡品,素有寸锦寸金之说,加之其丰富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直至现在,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和成都蜀锦并称世界三大名锦。位于涟水县
羊杂碎
羊杂碎
2023-08-14
羊杂碎:羊杂碎,在呼和浩特享有盛名,是深受本地各族人民欢迎一种价廉、味美的风味食品,如同北京爆肚、南京板鸭、广州炒粉、陕西羊肉泡馍一样。以当地回族群众最善制作,做法也颇为纯正。正宗羊杂碎,讲究色、汤、料、味俱全。汤要老汤,料要新鲜,味要奇香。做好
五香蛋
五香蛋
2023-12-05
五香蛋:五香蛋是南京著名小吃,属金陵小吃,是秦淮八绝之一,又叫五香鸡蛋、五香茶叶蛋。五香鸡蛋取料贵在新鲜,先将鲜蛋洗净后用清水加盐煮熟,再将壳敲碎,使之入味,然后再加上茴香、丁香、八角、桂皮、陈皮、茶叶、酱油、盐等八种调料用文火煮熟,煮时间长些才能入味。中
叶路大蒜
叶路大蒜
2023-10-20
叶路大蒜:叶路大蒜是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特产。叶路大蒜是黄州区农副产品中对外贸易主要产品之一,产品销往北京、武汉、南京等地,市场声誉极好。叶路大蒜产自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农家良种,早在明朝已有种植。1949年以前,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左右,年产鲜蒜
蟹壳黄烧饼
蟹壳黄烧饼
2023-08-27
蟹壳黄烧饼:大凡到过南京夫子庙旅游的人对秦淮小吃,必予品尝,经济实惠,物美价廉,一旦入口,许久难忘。夫子庙有家永和园酒楼,既经营小吃又可摆设宴席,是个老字号酒家。以上等霉干菜和鲜肥肉丁作馅,经炭火从特制烤炉中慢慢地烤炙而成,因外观似煮熟大螃蟹壳黄色彩,故名
陕西板栗
陕西板栗
2023-12-25
陕西板栗: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是全世界十多种食用栗中主要栽培品种之一,是我国栽培利用最早经济树种。西安半坡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栗实这说明远在6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食用板栗。南京博物院1951年在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3600年前用作冶炼铜和烧陶器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