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南京户外游玩的地方有哪些好玩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桂花糖芋苗
2023-12-05
桂花糖芋苗:桂花糖芋苗是南京的著名传统甜点,属金陵菜、金陵小吃,和桂花蜜汁藕、梅花糕、赤豆酒酿小圆子一同被誉为金陵南京四大最有人情味街头小食。光洁的芋苗口感润滑爽口、香甜酥软,汤汁呈酱红色鲜亮诱人,散发着浓郁的桂花香,吃后唇齿留香。选用新鲜芋苗,蒸熟后剥皮;加
云梦米粑
2023-07-16
云梦米粑:米粑看名字就知道肯定是用大米做的,对就是用糯米做的,据说制作工艺很负责,根据米粑衍生出来的还有米糕,也就发糕。早上去大集市买菜哪些卖馒头,馍馍的的地方一般就有米粑卖。米粑一般是蒸的。
凤尾虾
2023-12-15
凤尾虾:凤尾虾可以说是最有名的虾类名菜之一,它是南京的传统名菜,是金陵菜(京苏大菜)的代表之一,与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并称为京苏菜四大名菜。文献《白门食谱》中就有的凤尾虾记载,清末民初的南京学者张葆亨撰写的《白门食谱》中记载:至凤尾虾之作法,系虾之上半去壳,
鸭血粉丝汤
2023-12-04
鸭血粉丝汤:鸭血粉丝汤是南京的传统名吃,属金陵菜、金陵小吃,是金陵菜和金陵小吃中重要的代表,是久负盛名以鸭为特色的美食之一。鸭血粉丝汤由鸭血、鸭肠、鸭肝等加入鸭汤和粉丝制成。以其口味平和,鲜香爽滑的特点,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风靡于全国各地。南京自古喜食鸭馔
鸭油酥烧饼
2023-08-27
鸭油酥烧饼:每次去吃鸭血粉丝汤,我总会忍不住的再点几块鸭油酥烧饼。说起鸭油酥烧饼,我想有很多南京人和我一样爱吃它吧!南京鸭油酥烧饼,是南京夫子庙清真奇芳阁酒楼的传统名点。常人视烧饼为大路货,而新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却不同凡响。这种用鸭油和制的酥烧饼,其选料、制作
三叶小菜
2023-09-12
三叶小菜:庐江县生产的三叶小菜,主要品种有日本高菜、日本茗荷、日本大根、常盘黄瓜、四叶黄瓜、荞头、肉刀豆等。已开发的日渍小菜、正宗川味两大系列46个品种的三叶牌三叶系列小菜,以其纯天然、低盐度、高品质和独特的风味。畅销上海、北京、武汉、西安、南京等大中城市以及
蒸饺
2023-08-27
蒸饺:蒸饺蒸饺:蒸饺实际上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南京的蒸饺却别具一格,不但形状精美、口味更是以清新着称,油一点腻一点就达不到爽口的效果了。香菇蒸饺的馅心是有新鲜猪肉和香菇调制而成,加上鲜美的香菇汁水,上蒸笼蒸熟后肉嫩汁饱,轻轻一吸,一股浓浓的清新气息在口腔中弥漫。
茶干
2023-08-27
桥林有好几家豆腐店,其中李兆端豆腐店是百年老店,制作的茶干闻名百里。在南京街头早有人叫卖桥林茶干。这种茶干有传统独特风味,隽永内涵,食后回味无穷。桥林茶于是用上等黄豆,细制豆腐,压成干子,再配上花椒,肉桂,八角等十多味药材,用三伏酱油煮制
龙袍蟹黄包
2023-08-27
龙袍蟹黄包:南京龙袍蟹黄包清末即负盛名,以皮薄、卤多、馅嫩、形美、味鲜、不腻而著称。制蟹油、皮汤、做馅、擀皮、捏包、火蒸等工序均有严格要求。蟹包看起来似秋吐艳,吃起来鲜而不腻的南京美食。蟹黄汤包是六合龙袍的美食一绝,龙袍蟹黄汤包已有140年历史,相传曾为朝廷贡
蟹壳黄烧饼
2023-08-27
蟹壳黄烧饼:大凡到过南京夫子庙旅游的人对秦淮小吃,必予品尝,经济实惠,物美价廉,一旦入口,许久难忘。夫子庙有家永和园酒楼,既经营小吃又可摆设宴席,是个老字号酒家。以上等霉干菜和鲜肥肉丁作馅,经炭火从特制的烤炉中慢慢地烤炙而成,因外观似煮熟的大螃蟹壳黄色彩,故名
王庄西瓜
2023-06-24
王庄西瓜:王庄西瓜是尚湖镇的传统农产品,以皮薄、汁多、味甜、口感爽、脆而著称。早在五、六十年代,王庄西瓜就享有名气,特别是在上海、苏州、南京等华东地区有很高的声誉度。当时只种植华东6号、解放瓜等品种。一九九八年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推动下,王庄西瓜迅速发展,建基地
扬州盐水鹅
2023-12-03
扬州盐水鹅:扬州盐水鹅,不仅仅是扬州的一道特色名菜,在摊点贩卖就是一道风味小吃,是扬州风味名吃。形态饱满,烂而不散,色黄油亮,质感松嫩、肥而不腻。在江苏有句俗语叫做:南京鸭、扬州鹅,可见扬州盐水鹅非常出名,几乎与瘦西湖齐名,到扬州没逛过瘦西湖,没吃过扬州盐水鹅
熏烧鸭
2023-08-22
熏烧鸭:熏烧鸭与北京烤鸭、南京桂花鸭不同,兴化熏烧鸭有着其独特风味,是由烧腊摊上发展起来的。熏烧鸭是用蒸锅加各种佐料煮成,熟烂而不散。整只取出,剁切时皮肉完整。每户每天都制作熏烧鸭,经久形成了老汤,有了这老汤,兴化熏烧鸭才算味道地道。
金寨黑毛猪
2023-09-11
我县农户有长期饲养黑毛猪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现已注册了金家寨、土门山两个黑毛猪商标,已在合肥、六安等开设黑毛猪肉直销专卖店,且准备向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拓展,另外,还有部分养殖户通过物流方式成
乌锦
2023-09-05
乌锦:乌镇丝绸著名老字号益大丝号的创始人沈永昌有一儿子名沈学文,他继承父业后,为摆脱传统木机绵绸在市场上滞销的窘境,经多方考察后决定以织锦产品代替传统产品。1923年,他亲自选拔十余位学徒分赴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学习织锦技术。经几年辛苦,反复试制,终于装造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