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南京晚上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或者景点 相关特产共 7500
养马岛焖子
养马岛焖子
2023-10-10
养马岛焖子:养马岛焖子菜以地名,是典型岛上渔家菜,以其精良制作工艺和独特口感成为烟台焖子中一朵奇葩。关于焖子,过去养马岛上有个有趣传统,就是传媳妇不传闺女,因为传给媳妇是能做给儿郎吃,传给闺女就把方儿带到别家了,由此可见养马岛人对焖子钟爱。制作养马
龚扇
龚扇
2023-11-28
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喜爱。光绪未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
四方竹
四方竹
2023-11-10
四方竹:四方竹四方竹,西樵山八绝之一。四方竹是国家重点保护珍贵观赏植物,它是西樵山特有的,如迁离,不出三年,竹身便会回复圆形。如果把它栽种上盆,带入家庭,当会有所作为,不然早晚会被高楼压在底下。相传西樵山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西樵山上有一个打
文鲩
文鲩
2023-11-08
文鲩:文鲩是鼎湖区名贵出口土特产品,它有别于一般鲤鱼,最大特点是:粗看,圆头圆脑,浑身滚圆;细看,缩头耸肩,头小嘴勾,身肥体圆,身上有三条金线自腮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文鲤内脏小,含油多,肉质肥美,尤宜清蒸,绝少用其它方法烹调。清蒸时,切忌放姜葱,亦不用放油,
苏村番薯
苏村番薯
2023-11-05
苏村番薯:苏村番薯是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长岐镇苏村特产。苏村土壤属粘质土,含各种微量元素,其中钙化合物上有光照,雨量充足,番薯高产而且味道独特。离吴川市区东北面约6公里,有一条自然村——苏村。村东北面有小东江流过,其支流三叉江也在村中环绕。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双峰香榧
双峰香榧
2023-09-05
双峰香榧产于宁海县双峰里塘村,历史悠久、千年榧三代果,它全身是宝。具有果用、药用、木材用、油用、绿化观赏等多种用途集于一体稀有果树。另外药用上有
松鼠桂鱼
松鼠桂鱼
2023-08-25
松鼠桂鱼:相传乾隆下江南,来到苏州松鹤楼,见神台上有一尾活蹦乱跳鲤鱼,便指名要厨师做给他吃。厨师欣闻皇帝驾到,不敢有丝毫怠慢,不仅在口味上下功夫,而且将鱼烧成昂首翘尾松鼠形状,乾隆吃后大加赞赏,松鼠鱼便由此出名。如今,松鼠鱼多以桂鱼为原料,色泽酱红,外脆内
大兴安岭飞龙鸟
大兴安岭飞龙鸟
2023-08-18
颈骨长而弯曲,犹如龙骨;腿短有羽毛,爪面有鳞,就象龙爪一般,故取名飞龙鸟。它身上羽毛色泽光亮美丽,特别是雄鸟,头上有几根主翎,如凤冠在头,毛
昌都酸梨
昌都酸梨
2023-07-12
昌都酸梨:【昌都酸梨】酸梨出产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左贡县及怒江两岸上林卡与下林卡区。酸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酸梨果实卵圆形,果皮黄色,上有麻点密布。果肉黄白色,肉质松脆,稍粗,汁多味甜,果心稍大,食之有渣,重400-500克。传说天神为
野生气泡鱼
野生气泡鱼
2023-06-17
河豚鱼身体浑圆,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同名游戏气泡鱼是经典搭配三种游戏。如果三个或更多相同颜色
蟹黄包
蟹黄包
2023-12-03
蟹黄包:南通蟹黄包是南通颇具特色早点小吃,顾名思义包子馅是以蟹黄、蟹肉掺和做成,黄澄澄蟹油浸透薄薄的包皮子。其特色是皮薄如纸,吹弹即破,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在江苏各地都有特色,如南京龙袍蟹黄汤包、靖江蟹黄汤包、泰兴曲霞蟹黄汤包、淮安文楼蟹黄汤包、南通
都锦生织锦
都锦生织锦
2023-09-08
都锦生织锦:杭州丝织工艺品种丰富,织锦是其中较有特色一种。杭州织锦明代就闻名全国,至清代,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四川蜀锦齐名。都锦生织锦,是杭州著名织锦之一。1922年爱国工业家都锦生在杭州创立都锦生丝织厂。都锦生丝织厂在继承传统杭州织锦工艺基础上,不断
蒸饺
蒸饺
2023-08-27
蒸饺:蒸饺蒸饺:蒸饺实际上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南京蒸饺却别具一格,不但形状精美、口味更是以清新着称,油一点腻一点就达不到爽口效果了。香菇蒸饺馅心是有新鲜猪肉和香菇调制而成,加上鲜美的香菇汁水,上蒸笼蒸熟后肉嫩汁饱,轻轻一吸,一股浓浓的清新气息在口腔中弥漫。
凤尾虾
凤尾虾
2023-08-27
凤尾虾:凤尾虾属金陵菜,在南京文献《白门食谱》中就有它记载。其主料为河虾,并以鸡蛋清和豌豆做辅。不仅营养丰富,养血固精,而且能够延缓衰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那么凤尾虾到底是怎么制作而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原料:主料:河虾(750克)。辅料:
通派盆景
通派盆景
2023-08-23
通派盆景:通派盆景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画,深得人民喜爱(如皋)如皋花木盆景栽培渊源久远,始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