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南岩摩崖题刻 相关信息共 7500
胡公岩摩崖石刻
胡公摩崖石刻
2023-10-18
胡公位于余姚胜归山南坡。明嘉靖二十七年,胡宗宪任余姚知县,有效地禁住了胜归山开凿山石之风。十年后,胡宗宪调任浙江总督,为抗倭多次来到余姚,屯兵胜归山下,后人为纪念胡宗宪,特于嘉靖四十年在胜归山南坡雕凿胡宗宪官服像,故称之为胡公
南平西岩山
平西
2023-11-16
西山是仙山楼内的茶香别墅景区,登上高瞻远瞩的凉亭,可远望到邻近的平原、枫朗、百侯几个乡镇,一览众山小,美景尽收眼底。远处小河蜿蜒,公路盘旋,村庄错落有致,炊烟缭绕,茶果飘香。触景生情,赋诗一首:高瞻远瞩楼,潇洒数风流;平步青云起,今朝展壮猷
方山-南嵩岩
方山-
2023-07-23
导游:石夫人:大溪镇东南五龙山西侧有一巨,巍然耸立,孤峙无凭,酷肖美人,称石夫人峰。远远看去,石夫人头挽发髻,延颈削肩,俏丽俊美。遇云遮雾绕,峰石姿影婆娑,倍增秀色
石马山岩刻
石马山岩
2023-10-18
石马山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南朝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林溪乡溪坦村石马山西坡。面垂直,自地表高起6米,宽约10米。按自然界缝可分三组,第一组位北首,面积约高1米,宽2米,面损蚀严重。第二组位中部,是主体
达蓬山摩崖石刻
达蓬山摩崖石刻
2023-10-19
佛迹洞摩崖位于达蓬山磨坊岗南侧佛迹洞东壁,共三则,189字,宋隆兴二年武林钱竽、锦屏陈邦彦,淳熙九年县宰唐仲温,清康熙丙子年赐进士翰林院修撰秦宗游
玉蟹泉摩崖石刻
玉蟹泉摩崖石刻
2023-06-01
玉蟹泉摩崖石刻位于凤阳县殷涧镇,时代为唐、宋、清。摩崖石刻镌于玉蟹泉附近的岩石上,据考察,共有17处,其中唐4处、宋7处、清4处。这些石刻多为游记之作,或为诗咏、题名等,其书法风格各异,流派纷呈,真、草、隶、篆、行、魏碑等皆有,堪称书法艺术宝库。
峡山摩崖石刻
峡山摩崖石刻
2023-06-17
峡山摩崖石刻位于清远市清城区清远峡北禺,尤其集中在飞来寺西和飞泉洞一带。由于年久风化和修寺筑路中移动损坏,不少石刻已湮没。现存摩崖石刻56,其中宋代1、明代21、清代31、民国以后3,有题名、题字,题诗等,其中以题字最多。碑刻19通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岩”摩崖石刻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
2023-11-16
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为松溪县文物保护单位。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位于松溪县茶平乡吴山头村,时代为宋代。湛卢山中庵巉岩古道、香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山头村:吴山头村位于松溪县茶平乡的东部,在湛卢山脚下,距县城八公里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
2023-09-24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位于息烽县西山镇鹿窝乡的西望山山脉,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查明分布于西望山脉的摩崖石刻共23处。桂诗成所的西望山三字,竖向楷书阴,每字50公分见方,离地6米。夫容障三字,横向楷书阴,字高40公分,宽30公分,离地2米
福清瑞岩山风景区有哪些景点
福清瑞山风景区有哪些景点
2024-01-27
福清瑞山风景区是福建新增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历史悠久,人文古迹众多,瑞山风景区的主要游玩景点有文化展厅、弥勒佛石像、摩崖、点将台等。
南山摩崖石刻
南山摩崖石刻
2023-06-17
唐—民国英德南山摩崖石刻位于英德县英城镇南郊一公里的南山。南山由大小十八个山峰组成。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在山脚建有万寿寺,寄寓寿比南山之吉祥而得名。唐宋时期南山建有亭台楼阁等32个景点,吸引着历代游人赋诗留念
丽水南尖岩美食介绍
丽水美食介绍
2023-08-07
丽水美食介绍:丽水位于浙江,是一个摄影师非常喜爱去的地方,丽水景点众多,很多景点都有流水山峰,云雾飘渺之感,下面小编想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丽水的美食,快来一起看看吧。焦滩鱼头焦滩鱼头一般选用新鲜肥美的鲢鱼,将鱼头炸至金黄,外酥里嫩,与农家豆腐或是黄瓜煮
题襟馆
襟馆
2023-11-17
襟馆又名隐闲楼,建于民国初年,由海上襟馆书画会会友哈少孚、胡二梅、王一亭、毛子坚、吴昌硕、吴石潜等募集书画易资兴建,为上海襟馆书画会在杭州的艺术活动场所。襟馆属中式花园别墅,位于西泠印社的最高处,面积约70平方米,砖木结构
花石峰摩崖石刻
花石峰摩崖石刻
2023-06-26
花石峰摩崖石刻位于怀集县怀城镇西25公里梁村和岗坪交界地方,分别镌在望岳(又称玉山)、四门(又称丹山)、道士(又称大沙石)三座石峰上,以望岳为最多。现存明至民国的石刻10多,除两题为中楷诗文外,其余刻字径均在0.3米以上,最大的达1米,以楷书占多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2023-11-18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年代:唐—民国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雁荡山灵龙鼻洞。洞中摩崖分布在两壁最上层。以唐贞元十年(794)包举名为最早。宋中7处有纪年,13处有干支纪年或题名,其中沈括二字尤为珍贵。元代1处,明代23处,清以来9处。另有宋以来碑刻7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