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南昌原城纪门票多少钱-有什么好玩的 相关景点共 7500
三山国王祖庙
三山国王祖庙
2023-06-22
三山祖庙三山祖庙称明贶庙,又名霖田祖庙、三山国王庙,俗称大庙。位于揭西河婆镇西南2公里玉峰(即庙山)脚下。前临榕江,后倚玉峰,是一座规模宏大灰沙土夯墙盖瓦建筑物,殿廊皆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极具民族特色。此庙始建于隋,显于唐,封于宋,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
华表塔
华表塔
2023-06-20
华表塔名叫黄猄社塔,因坐落在华表墩头村,世人为了方便称呼,故更名为华表塔。华表塔是和平县最古老建筑之一
光禄坊黄任故居
光禄坊黄任故居
2023-06-04
光禄坊黄任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光禄坊早题巷西侧早题巷4号(早题巷旧1号),原为明代诗、书、画名家许瓯香墨斋旧址;黄任为许瓯香外甥,少时读书其中,清雍正九年(1731年)从政归后,仍住此处,予以重修。占地面积815平方米(现仅存200多平方米)
焦溪中街后巷奚宅
焦溪中街后巷奚宅
2023-07-18
焦溪中街后巷奚宅,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中街后巷11号,建于清朝,坐北朝南,共有三进,面阔五开间,硬山式砖木结构,为辽宁省农业厅厅长奚康敏老宅。第一、二两进是单层建筑,第三进是两层小楼。该宅系第一进内有门楼,上有砖刻四字但难辨字迹
梨树乡雪景
梨树乡雪景
2023-07-16
梨树乡,称梨树沟,因昔日此沟多生梨树,故名。清末,属穆棱县管辖。随着放荒招垦发展,形成了下梨树沟屯。中华民国成立后,划归第二区管辖,后改隶第四区。东北沦陷后期,隶属梨树镇街管辖
邢台清风楼
邢台清风楼
2023-07-04
清风楼坐落于府衙前,为府衙组成部分。清风楼始建年代不详,据《顺德府志》记载,清风楼建自唐、宋,后因战乱等故被毁坏
安定郡祠碑
安定郡祠碑
2023-06-27
介绍安定郡祠碑存放在端州区东郊渡头村梁氏宗祠内,现由肇庆市博物馆收藏。碑原名安定郡祠记,高0.36米,宽0.50米,楷书,刻于宋嘉定十五年(1222)。此碑是当地仅存宋代碑记,碑文记载渡头村梁氏始祖梁燮为宋咸平元年(998)进士,先后两次任端州刺史
嵩宁寺
嵩宁寺
2023-08-31
嵩宁寺名寺,位于城南30公里处豆门乡张集村,是除西藏外国内唯一一所密宗门派佛家寺院,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是嵩宁寺发展鼎盛时期,占地200余亩,殿堂楼阁200余间,僧众500余人。乾隆皇帝进香寺曾御笔亲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匾额
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渣津万寿宫)
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渣津万寿宫)
2023-08-08
渣津万寿宫,是渣津境内最大古建筑,始建时间无考,当在渣津形成街市之时,称灵剑仙宫。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宫殿一进四重,前重为牌坊戏台;中重为麻石天井,两侧为酒楼;上重为正殿,供奉许真君、吴猛等神像;后重为谌母殿,供奉谌母娘娘
余氏五世堂支祠
余氏五世堂支祠
2023-08-01
余氏迁潜十六世祖文章,是明朝驻云南宣慰司副使余彦鉴公十世孙,余文章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建起了这座祠堂,五世堂支祠。因谪祖鉴公(六世)祠近在咫尺,并侧面相对,五世堂家庙未冠宗祠、支祠头衔,所以在门头余氏宗祠
俄国驻天津领事馆旧址
俄国驻天津领事馆旧址
2023-03-19
俄国驻天津领事馆占地面积714平方米,为方形二层砖木结构仿中世纪俄式楼房,外立面为混水墙面,顶部设计为瓦屋面坡顶。建筑平面呈凹字型,正立面朝海河,侧立面临十一经路和大光明桥。建筑主入口、侧入口设有拱券门,门上有挑梁支撑阳台,窗户设有三角形、一字形石窗楣
蒲城林则徐纪念馆
蒲城林则徐纪念馆
2023-03-10
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位于陕西蒲城县城内杈把巷六号,是以清朝军机大臣王鼎(蒲城人)族弟王益谦家宅林则徐寓所为馆址,由县文化馆馆长高起胜个人出资创建民营纪念馆。因1847年初,林则徐任陕西巡抚时,曾请假三个月专程来蒲为恩师王鼎守心丧时,就住在这个宅院里
宁静居宅院
宁静居宅院
2023-11-18
宁静居宅院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福明邵家村花汀桥北137号,据当地两位老讲,村里人称其为花汀墙门,建于清代光绪年之前。该宅院主人于1949年前迁居台湾,再没回来过。整个院落由白色围墙圈起来,大约占地1亩。由穿堂、倒座、主楼及余屋等组成
隋泰陵
隋泰陵
2023-10-03
隋泰陵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合葬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咸阳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三畴上。杨坚(541—604),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结束南北分裂,统一中国。公元581年建立隋朝,改元开皇,立鲜卑女独孤氏为皇后。后被太子杨广所杀,葬于泰陵
神木班禅庙
神木班禅庙
2023-09-30
班禅庙位于神木县大保当镇西北二十公里处贾明滩村,与榆林市孟家湾乡西营盘壕村接壤,该庙始建年代不详,但据碑传抄件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由蒙僧将此庙迁建于内蒙乌审旗,后于光绪三十年,经汉、蒙两地客商与民众商议,进行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