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卧牛山公园 相关景点共 7500
朱德旧居(仁山公祠)
朱德旧居(仁公祠)
2023-04-05
朱德旧居(仁公祠)位于安福县山庄乡荷溪村。2002年5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200233号)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前20米左右后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东江源·三百山温泉旅游度假区
东江源·三百温泉旅游度假区
2023-11-09
东江源·三百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三百山镇虎岗村内,距离三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仅6公里,都隶属于三百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开发。整个温泉度假区作为三百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配套接待中心
翠云廊公园
翠云廊公园
2023-09-17
翠云廊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建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可与罗马大道媲美的世界奇观。被誉为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天下奇观。沿剑门关南行,可看到婉蜒于剑门崇山峻岭之中的三百里古驿道,古驿道始于西周,青石铺路,以古柏夹道,古柏参天,绿荫蔽日,夏不知热,冬不知寒
南宫湖湿地公园
南宫湖湿地公园
2023-07-03
南宫湖的前身为古水潭,史料多有记载。民国版南宫县志中说,这片积水早年间连成一片,称古水潭,衡漳诸水汇积为渊,广数里,人常泛舟其中,举网得鱼。古水潭形成于夏代至宋绍熙年间,当时是黄河干流支脉过境南宫,经新河、武强由天津入海
张家口西太平山公园
张家口西太平山公园
2023-07-01
张家口西太平山属阴山余脉,海拔有千米以上,山间沟壑纵深,植被茂密,集雄奇、险峻、秀美于一身,是镶嵌在边塞古城的绿色明珠。从03年开始,张家口投资4千多万元,为小白山、西山、西太平山增绿添彩,使市民有了较多的休闲场所
东莞石龙中山公园
东莞石龙中山公园
2023-06-17
石龙镇:亘古美丽的东江迤逦而下的北干流与南支流交汇一处,形成一河三埠的风水宝地——石龙石龙北靠广州,南临深圳,毗邻香港,距广州69公里,深圳78公里,历来都是东江水运的重要港口。石龙己有800年的悠久历史,自宋代开始这里有人定居
拉市海(拉市海湿地公园)
拉市海(拉市海湿地公园
2023-03-04
导游:山水相映,碧翠环抱几乎是所有高原湖泊的特征,拉市海就是位于丽江城西8千米处的这样一个高原湖泊,也是丽江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介绍:拉市海每年都引来越冬的水鸟,有调查显示,这片水域每年有3万只左右的水鸟来此越冬
曲江海洋极地公园
曲江海洋极地公园
2023-02-28
曲江海洋公园为国家4A级景区,开放于2005年2月5日,由海洋馆、海韵广场、海洋商务会所三部分组成,不仅填补了西北海洋旅游资源的空白,并在国内同等项目中创造了海洋科普馆面积、热带雨林馆体量、布氏鲸标本长度等多项国内之最
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
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
2023-12-02
宁静的湖水、金色的沙滩、灿烂的阳光,热情似火的比赛,这将是2008年沙滩排球真实写照。正是如此诗情画意的场景,使得沙滩排球比赛历来都是奥运比赛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
水口山工人秘密聚会旧址(四十八间)
水口工人秘密聚会旧址(四十八间)
2023-06-11
水口工人秘密聚会旧址(四十八间)位于水口铅锌矿区中部,西北与民主村职工宿舍相毗邻。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早期。大革命时期,水口工人骨干在此秘密聚会。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医巫闾山——大朝阳国家森林公园
医巫闾——大朝阳国家森林公园
2023-03-26
医巫闾——大朝阳国家森林公园信息来源:北镇市旅发委作者:龙波发布日期:20181227浏览次数:1775闾国家森林公园大朝阳景区建成于1993年,位于闾东侧中部,北镇市西郊,景区面积479公顷
满贤林千狮山景区
满贤林千狮景区
2023-03-04
满贤林千狮位于大理剑川县以西1.5公里处,景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满贤林最有特色,最能吸引游客的则是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石雕千狮。满贤林原名蟒歇岭,又名莽歇岭或买闲林,是剑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紫蓬山堰湾山庄
紫蓬堰湾山庄
2023-03-15
堰湾山庄四面环水,八面迎,烟波浩淼,绿树环绕,芳草连天。优越的地理位置,优雅的环境设施,优质的服务,优美的风景,使它成为都市人梦寐以求的休闲度假胜地、观光胜地。更是各大机关团体、召开会议、培训的理想场所
水口山铅锌矿早期住宅群(圆山村)
水口铅锌矿早期住宅群(圆山村)
2023-06-11
水口铅锌矿早期住宅群(圆山村)位于水口铅锌矿区东北部,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13.2平方米。始建于60年代,砖混结构,每栋建筑居两户,为水口铅锌矿干部住宿的套间房,现存9栋。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山后山千佛洞、古佛洞
文殊后山千佛洞、古佛洞
2023-10-06
文殊山后石窟群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文殊村,包括后山千佛洞、古佛洞,现有洞窟100多个,窟前寺院遗址28处,洞窟形制保存较好。初创于北凉,北魏时渐具规模,西夏、元、明、清仍有续凿或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