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卧龙山千佛岩石窟 相关景点共 5849
延安清凉山石窟
延安清凉山石窟
2023-05-31
清凉山万佛寺石窟也称万石窟。位于延安城东清凉山半山之间。宋代范仲淹曾作《清凉山漫兴四首》其三曰:凿山成石宇,鑱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石窟依山凿石而成,主要万洞、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洞、仙人洞、观音洞等,初凿于隋唐,落成于宋代
金星卧佛寺
金星佛寺
2023-05-22
佛寺坐落在锦州——虹螺岘公路东侧,距离连山城区43公里。在佛寺村小学西面的宽阔平地上,突兀现出一座石裸露的小孤山,它南北走向,型似石龟,因此取名龟山。在龟山北面,女儿河水从西向东,蜿蜒流淌
邛崃石窟
邛崃石窟
2023-10-30
邛崃石窟景色一般,石窟也不是很多的,保存的比较完好,石窟雕像还是雕刻的栩栩如生的。1.花置寺石窟花置寺摩崖造像位于邛崃市临邛镇盘陀村7组。造像刊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分布在竹溪湖畔长34米,高10米的壁上,现存12龛和唐贞元记事碑一通
宣务山石窟
宣务山石窟
2023-07-04
宣务山石窟,坐落于县城西北7.5公里的宣务山之巅,曾有佛殿、同声谷石室、佛殿等古建筑。佛殿为窟之主体建筑。据《十三州志》云: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这里曾有隋、唐、宋诸代的石刻、雕像、碑碣等丰富的历史文物
卧龟山
龟山
2023-07-15
龟山龟山,位于金山屯东北角下,有一座海拔400多米形似龟的小山,是一座相形山,俗称龟山。它头朝北高高昂起,圆圆的龟背上长满了翠松,远看毛茸茸的恰似龟背上绿毛。两只前爪伸向河里,仿佛在戏弄水中的游鱼,两只后爪亦极具动感,尾部悄悄伸向远处的青山
佛来寺
来寺
2023-09-13
来寺位于县城东筠(连)腾(达)公路约8公里陶家湾,湾内有山玛瑙上有一天然石窟,深宽各约十米,窟顶岩石极为平整,窟内形成一极为宽敞的大殿。洞内有甘泉涌出,四时不竭。窟外侧有巨型石钟乳撑柱地,洞外顶绿树浓荫,芳草萋萋,山下有巨型溶洞和间歇潮涌泉
新场佛子岩摩崖造像
新场摩崖造像
2023-04-13
新场摩崖造像位于大邑县新场镇,年代为明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是上至崖顶70米,到虎跳河村四组集体果园;下至虎跳河,高约10米
南阳卧佛寺
南阳佛寺
2023-08-29
南阳佛寺位于南阳故城西北隅,实属佛教一古刹寺院,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南阳市志》等地方史书均有记载。《市志》记载:该寺建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原建筑有山门,上有匾额禅林,山门两侧有南阳知府顾嘉衡手书的楹联一枕酣睡,显示麈寰皆若梦,万籁俱寂
卧龙湾
龙湾
2023-10-09
介绍龙湾位于喀纳斯河河谷中,是由喀纳斯河长期侧蚀冲刷而形成的一连串岸线曲折的河湾。登上东侧公路旁的平台,俯视Ω形河曲全景,恰似一条蛟龙盘嬉水,龙湾由此得名。河滩上绿草如茵,野花繁茂,牛羊成群,河湾两侧古木参天,越过树梢可以看到层峦叠嶂的山峰
庙岭山石窟
庙岭山石窟
2023-07-08
庙岭山石窟庙岭山石窟(第一批省保)时代:北朝至唐地址:榆社县城西南5公里庙岭山寺沟千佛洞又称石室方丈,坐东朝西,依崖而凿,方形覆斗顶。宽2.4米、深2.55米。窟内雕较大造像6尊,四周环绕计1090尊。主佛像(东壁)通高1.33米,像高0.9米
虎头寺石窟
虎头寺石窟
2023-11-08
位于宜阳县城东12.5公里苗村南虎头山脚下,因山崖形状似虎头而得名,寺也随山名而称虎头寺,石窟因寺而得名虎头寺石窟石窟内有近千尊佛像,故又名佛寺。这一石窟造像的最早开凿年代是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洞
龙洞
2023-09-25
龙洞龙洞位于招堤风景风景区内,距县城5公里。乘车由塔山(或海农)至元宝山宋家湾即可见洞,洞外有小卖部、停车场、公厕、等附属设施,洞内专线灯光照明,水陆并进,游完全程约1公里。龙洞由八个大厅组成,目前已开发四个大厅
阳岳寺千佛崖摩崖造像
阳岳寺崖摩崖造像
2023-09-18
阳岳寺因有五十三、二十五等题材及唐天宝十五载(756)题记而列入省级文物。保护范围:以3号龛为中心,向东、西各外延30米,向南外延50米,向北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80米,向西外延90米,向南外延90米,向北外延60米。
峨眉山卧云庵
峨眉山云庵
2023-09-12
云庵,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海拔三千零六十五米绝顶之处,因其位处摄身畔,白云上涌,寺如云,故名。云庵现为中国海拔最高的汉传佛教寺庙。现存云庵已是清末建筑,建筑占地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米,为全木结构重楼(正殿为三重楼)悬山顶四合院式寺庙建筑
开河寺石窟
开河寺石窟
2023-07-06
开河寺石窟开河寺石窟(第四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平定县会乡乱流村西魁头山开河寺石窟位于平定县会乡乱流村西魁头山洮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开凿于东魏至隋初,约在清末遭到破坏,几乎所有头像均被凿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