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原山石海 相关特产共 1771
庐山石耳
山石
2023-09-27
山石耳:庐山石耳与黑木耳同科,是一种野生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由于它形状扁平如人耳,又附着在岩上生长,所以称之为石耳。石耳营养价值极高,内含很多的肝糖、胶质、铁、磷、钙及多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是一种高蛋白滋阴润肺之补品。其性清热解毒,可治吐血
兴山石蛙
山石
2023-07-17
山石蛙:兴山石蛙(石蛙,学名棘胸蛙),成蛙体长1013厘米,体重125200克;头扁而宽,吻端钝圆,突出于下颌,吻棱不显,眼睛突起;皮肤粗糙,背部皮肤暗灰色有疣状突起;四肢粗壮,肌肉发达;雄蛙胸部有棘状肉刺,腹部光滑呈淡黄色;雌蛙胸腹部光滑呈白色。蛙肉色白,
瑶山石韭
山石
2023-11-15
山石韭:瑶山石韭产品简介石韭是瑶山的特产—一种野生蔬菜石韭,石韭菜学名叫宽叶韭菜,为百合科葱属蔬菜,其外形气味与韭菜相近,似蒜非蒜,似荞非荞,长叶中间有一道很明显的杠,野性十足,它生长在大山小溪边的石缝或山坑旁潮湿背阴的地方,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只有在水质非
嵩山石花茶
山石花茶
2023-10-19
山石花茶:选用嵩山麦饭石为原料、并配以野菊花、野薄荷、山竹叶、土枸杞等十余种天然植物和矿物,依照佛、儒、道家传统饮茶配方,用现代技术精制而成。具有清热明目、生津润喉、降脂降压、清除燥热等功效。口感清爽,回味醇香,冲泡时杯中呈现鲜花状,四季饮用皆宜。
潜山石耳
山石
2023-09-09
山石耳:石耳:属地衣门石耳科,菌体成叶状。向阳面灰白或绿色,贴石一面黑褐色,生长期有毛丝状、中央有脐状突出物,着生于岩石的基质上。水分蒸发后,革质易脆折。多生长在海拔7001800米的悬崖石壁的阴湿石缝间。因气候而异、雨季长短,一般雨季长耳轮一厘米,小群落分
井冈山石耳
井冈山石
2023-09-23
井冈山石耳:石耳<>称仙人脾,又称石木耳,为多年生,属菜类隐花植物,生于悬崖峭壁之上,其成长往往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是一种极为稀少,非常难得的天然山珍特产.石耳性甘平,食用安全,能退热解毒,清心凉血,生津润肺,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流鼻血及白带等疾病,
天柱山石耳
天柱山石
2023-09-09
天柱山石耳:潜山县天柱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尤其是出产于山中的石耳,更被视为山珍,是潜山县著名的特产。石耳是依附在花岗岩山体上的一种藻类多年生隐花植物,属地衣门耳科。天柱山境内奇峰林立,秀峙云天,且均为花岩山体。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终年云雾缭绕,非
黄山石鸡
山石
2023-09-10
山石鸡:叫它石鸡是因为这种动物是与毒蛇共栖在山谷洞穴中的。老实说,石鸡的外表跟鸡一点关系都没有,它是一种蛙类,造型和牛蛙差不多,不过个头要大些,而且皮肤是黑色的。所以我觉得叫它石蛙还差不多。石鸡是徽菜中特色的制作材料。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
浮莱山石砚
浮莱山石
2023-10-07
浮莱山石砚:浮莱山石产于浮莱山南麓砚一带,另有洛山温砚、寨里龙尾砚等,统称浮莱砚。其特点是:砚石理细而质润,手试如膏,似有油液渗透,与墨相亲,发墨如泛油,墨色相凝如漆。颜色有绀青、褐黄、沉绿等,石内布柑黄色大冰纹,构成天然而有规律的图案。浮来砚石载于史籍,雍正
蒙顶山石花
蒙顶山石
2023-12-06
蒙顶山石花:蒙顶石花,四川名茶。产于四川省名山县境内。绿茶类。1959年创制。品质特征为:外形扁直匀齐,独芽挺锐,鲜绿油润,满披银毫。内质嫩香浓郁,味醇而鲜,汤色绿亮,全芽嫩绿微黄。蒙山茶,产于四川西南的雅安市名山县,距离成都110公里,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
北原苹果
苹果
2023-08-08
苹果:北苹果个大味甜多汁,色泽好光照强,品种多,
独龙原鸡
独龙
2023-12-17
独龙鸡:独龙江峡谷过去长期与外域隔绝,自然也形成了许多特有品种,独龙鸡就是其中之一。专家称独龙鸡为家养野味。独龙鸡全身黑色,重量仅为一般品种的1/3或1/4,成年公鸡体重为0.50.6公斤,成年母鸡体重为0.450.55公斤。鸡蛋重3040克,为一般鸡
普氏原羚
普氏
2023-08-14
普氏羚:1875年,俄国著名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了这一中国特有的动物,但一直误认为是藏羚,直到13年后方才正式命名为普氏羚。普氏羚和黄羊差不多大小,与其它羚羊不同的是它的角内弯,臀部长着白色的毛。如今这一我国独有的羚羊,已
原盅鸡
盅鸡
2023-12-20
盅鸡:盅鸡是滇南独特的名菜,昆明最早售卖的是云生园饭店,庄国清、薜光祖师傅是该店名厨,对制作盅鸡有独到之处。盅鸡需要原料壮母鸡一只(约重2000克),味精2克,精盐15克,胡椒粉2克,葱、姜各10克,料酒2克。盅鸡汤色银白,味道鲜美,香酽适口,富于营
原公杂烩
公杂烩
2023-07-26
公杂烩:城固历代移民颇多。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朝廷户部1杰奉旨安置湖北荆州、襄樊一带灾民顺汉江上游到城固李氏村(今公村)落户,李氏村从此人员增多,村庄扩大,李氏村的人们为纪念杰这位恩官,便将李氏村改称公村。随着村民生活需求和生产贸易发展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