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去国清寺怎么坐车 国清寺在哪里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百雀寺
2023-04-20
百雀寺素有佛教圣地之称的百雀寺,位于宁夏自治区贺兰县城东北习岗镇新平村,距贺兰县城约3公里。寺内有大雄宝殿、千手观世音宝殿、地藏王菩萨大殿、西厢房和东西念佛堂、天堂门一座。据史料记载,百雀寺始建于西夏时期,距今约有近千年的历史,曾建有百雀塔、正、中偏殿数座
兴国寺石塔
2023-07-02
河北博野县兴国寺石塔创建于唐景龙四年(710年),位于河北博野县程委乡解村小学校院内。此塔原为兴国寺内之建筑,现寺己毁,仅存此塔。河北博野县兴国寺石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通高7.51米,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边长1.73米,由三层方石组成
惠感寺
2023-08-16
惠感寺位于中楼镇南马鬐山上,始建于隋代,毁于唐代。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徽宗帝亲题惠感寺并制金匾赐莒人重修。金代红袄军聚义马鬐山,举旗抗金,后南撤,惠感寺连同营寨被金军烧毁。元代重建,称净居寺。明初更名为甘露寺,明末毁于战火
闇亭寺
2023-03-16
闇亭寺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盖洋乡东北14公里赤岭村,寺产东邻上洋,西接赤岭、丹峰,南界尤溪县岐尾,北隔倒流溪与长庆下漈能仁寺相邻,迄今已300多年。中文名:闇亭寺地理位置:福州省永泰县盖洋乡气候条件:典型亚热带气候景点级别:县文物保护单位门票价格:免费著名景点:观
张掖西来寺
2023-10-06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寺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无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将自己的住房慈云精舍改为寺
禹门寺
2023-09-26
禹门寺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建于清康熙年间。禹门寺全寺占地约1600平方米。寺院建在山麓之,坐北向南。现存后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寺前山麓石级西侧有杨庄介公读书处,深3-4米的小石洞三个,洞前有石栏围护,洞西20米处有杨公祠(已毁)
西充大悲寺
2023-09-18
大悲寺位于四川省西充县西碾乡大悲寺村,距西充县城35公里,距西碾乡1.5公里,与南部碾垭乡相比邻,为西充县北陲古刹。据寺中残碑考察,始建唐昭宗天复年间(约902年),辉煌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约1140年),后代有兴衰,屡毁屡建,历代地图上皆标有大悲寺名称
尕米寺
2023-09-13
尕米寺,是安多松潘草地多早期雍仲本教著名寺院,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早的本教寺院之一。尕米寺藏语全称为更恰德钦尕米林,意即佛法汇集之尕米寺。尕米汉语意为安详欢欣之地,林指寺。它位于松潘县县城以北30公里处的小西天圣山脚下即漳蜡水晶乡境内
郭厦寺
2023-09-08
郭厦寺位于仲巴县南部纳久乡郭厦寺—全名叫果厦仁增达丹寺(系藏语寺庙门面向东,具有永久不灭佛学文化之意),该寺坐落于仲巴县纳久乡政府所在地的背后150米左右处帕日(系藏语中间山之意)山脚下,建寺的地方具有很多特点:西面有雄伟壮观的杰玛雍忠冰川
旗布寺
2023-09-09
旗布寺院原建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木耳乡大峪沟西曲果地方,后迁至曲宝滩,以后村名相沿成寺名,旗布寺为其谐音,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旗布寺也称纳道寺,藏语称罗桑德庆林(善慧大乐洲)、噶丹曲林(具喜法洲),位于洮河南岸木耳镇辖境旗步沟口
翁甲寺
2023-06-01
翁甲寺翁甲寺原为本波教寺院。传说莲花生大师的一位亲传弟子名叫释迦了真的到翁甲后,改建为宁玛派。因该寺四周的岸壁上有自然形成的108个翁字(佛六字真言中的第一字)而得名为翁甲寺,即百字翁寺的意思。该寺殿堂僧舍随自然形成的岩洞依崖而居
屯留宝峰寺
2023-07-09
宝峰寺宝峰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明地址:屯留县路村乡姬村始建年代无考。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中轴线依次有戏台、水陆殿、五方佛殿,殿前左右各有廊房七间,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五方佛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
五台山广济寺大雄宝殿
2023-10-25
广济寺大雄宝殿广济寺大雄宝殿(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北侧俗称西寺。始建于元至正(1341一1368年)年间,明清两代局部予以修葺。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及殿内塑像为元代原作。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90平方米
高平嘉祥寺
2023-07-09
嘉祥寺(第三批省保)时代:宋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0公里的赤祥村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51—953年),宋元明清各代屡有增修。寺建于村西,地势较高,环境幽雅,寺为降祥之区,村为受祥之地
岗布寺
2023-09-08
从浪卡子县城出发,沿拉亚线前行10公里,然后转入沟谷中,就抵达山清水秀的岗普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岗普寺是个尼姑庵,周围有十几个历代僧人、喇嘛修行、念经的修行洞。相传莲花生大师在此地修行整整3年零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