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古南塔 相关特产共 2070
南林交莲藕
林交莲藕
2023-08-09
林交莲藕:曲沃县林交龙王池莲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地处曲沃县北董乡林交村,现有会员109人,中级职称的科技型农民50人,有莲藕面积1000亩。年生产莲藕150万公斤,总资产900万元。年利润700万元。莲藕俗称莲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淀粉。普通栽培莲藕亩产一
港南穿心莲
穿心莲
2023-07-22
穿心莲:穿心莲又名榄核莲、一见喜,为爵床科植物,以全草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迷人冒等,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等,是适合广西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草药品种之一
雅南猪
2023-07-07
猪:【主产区及分布】产于四川省洪雅、丹棱、邛崃、犍为、荣县等地。分布于峨眉、乐山、眉山、彭山、蒲江和雅安等11个县。产区气候温和,是四川省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粮食、青绿饲料及粮食加工副产品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产区农民习惯通过多养猪、养大猪积肥。
太平古槠
太平
2023-10-30
太平槠:老树长何年,问水求山,均不为人道也;太平留古迹,叹前感后,悉难俾我知之。这幅对联,是古人题咏太平槠的。我被它的斐然文采而深深打动,更因它描绘的槠凝重神秘的历史而深感震撼。槠生长于桃源县太平铺乡湖塘村吉家湾。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小地方,距离沅陵三渡水
古椹宴
椹宴
2023-10-04
椹宴:椹宴的主要菜品有椹叶汤、椹果炒玉米、椹叶馒头、椹叶煎蛋、炸椹叶、椹叶丸子等,椹宴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丰富的药用价值,椹叶除能散风除热、清肝明目外,还有驻颜乌发的功效;椹枝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的作用;而椹果能清热解渴,有养阴润燥和补血的作用。椹宴
南河腊肉
河腊肉
2023-10-25
河腊肉:腊肉的沿革已无从考究。在乡村,每年腊月都有宰年猪的习惯,这是他们展示丰收,欢庆新年的标志。由于年猪一般在腊月宰杀,其肉色泽如腊,故以腊肉成名。腊肉的制作既简亦难。年猪宰杀后,将抹盐的肉条置于陶缸中,一个星期以后,见缸底盐水渗出,便可上吊熏炕。炕常年烧
广州南乳花生
广州乳花生
2023-07-20
广州乳花生:乳花生是广东特产,为清末广州一个叫盲公德的盲人所首创。乳又叫红腐乳,是用红曲发酵制成的我国特产豆腐乳,以开胃消食、风味独特著称。盲公德住在广州西关多宝坊(今多宝路前身),原为一厨师,一次炸油角,妻子不小心将煎堆掉入油锅,飞溅的油花溅入他双眼造
田南南瓜酱
南瓜酱
2023-07-01
南瓜酱:南瓜酱是用晒干的瓜片为原料,和糯米胡一起熬制,再加入辣椒等配料。冷却后分片晒干。香辣可口,嚼劲十足。
南山雀眉茶
山雀眉茶
2023-09-27
山雀眉茶:山雀眉茶采自瑶里南山、白石塔、郑家山等海拔8001200米的高山。用清明前的嫩芽加工而成,贰万多个嫩芽才能加工壹斤干茶,茶叶色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绵长,形态纤细匀称,条索紧细,白毫披露,银光隐翠。
南村茶叶
村茶叶
2023-11-11
村茶叶: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
南河香椿
河香椿
2023-10-25
河香椿:香椿又名香椿芽、香椿头等。它颜色碧绿,鲜嫩清脆,具有独特的香味,是深受人们青睐的春季佳蔬。我国是香椿的故乡。民间食用香椿,据说从汉代起就风行大江南北了。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地区广泛,以山东、安徽、河南、陕西为主要产地,广西、四川、湖南等地栽培也多,是一
南河葛粉
河葛粉
2023-10-25
河葛粉: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指出葛有如下功效: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经科学检测,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葛根素、黄酮素、淀粉等多种营养成分及钙、铁、铜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古凤荔枝
凤荔枝
2023-11-20
凤荔枝:凤荔枝以其核小肉厚,蜜味清甜为著称,年产1800多吨,适于鲜食和加工,供不应求。另二种稀品种为江口荔枝和沙头生态迟熟荔枝,分别产于藤县太平镇江口村和苍梧沙头镇,由于比其它荔枝迟熟710天,因而更显珍贵。荔枝的优良品种,称南方珍果。产于新地、大坡、
鄂州古铜镜
鄂州铜镜
2023-10-25
鄂州铜镜:鄂州为铜镜之乡。三国时期的武昌(今鄂州)与洛阳、会稽、徐州并列为全国四大产铜、制镜中心。而从汉末、三国到两晋,铸镜工艺又以武昌为首,诸多别具一格的铜镜都在武昌首先铸造。鄂州博物馆收藏从战国至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五百余面,居全国各地馆藏之首
古营花炮
营花炮
2023-07-04
营花炮:营花炮生产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人们用土硝、硫磺、木炭等加工炮药,用来制做鞭炮。品种有地花、曲牛、天地炮。至60年代便基本形成规模,品种也随之增多。营集镇马庄村花炮老艺人马朝忠,带领生产队社员搞副业,从事花炮生产,后生产技术传至半截庙、赵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