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古柿树 相关信息共 7500
径南宝山柿
径南宝山
2023-11-13
径南宝山:径南镇地处山区,属广东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四季常青,雨水充沛,光照足,霜期不长,气候温和湿润,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崇山峻岭,西起鸡鸣山,北有宝山插空,钟毓灵秀,人杰地灵,村落平坦,山清水秀,河沟交错,道路纵横。地处兴梅两地陆上交通要道,是边陲
神树湾
2023-03-14
行唐县神湾景区位于行唐县上闫庄村,总占地26000亩。主要划分为一带六区,分别为田园画卷和神印象、青青果园、湖光山色、乡野山林、神农庄、老林花海七个分区。主要景点有神湾影壁石、油菜花海、沕浪河、红枣文化研究中心、苹果采摘园、樱桃采摘园、红枣采摘园、黄花
翅果油树
翅果油
2023-08-09
翅果油:翅果油翅果油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神奇树种,分布于北纬35°—38°之间。此区域多有神秘的自然生命现象发生如天体0、尼斯湖怪及西峡恐龙等。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存于中国吕梁山一带,尤以山西乡宁最为集中,素有中国珍稀、世界唯一的美誉。人民日报曾称其为神奇的国
宁海树根雕
宁海根雕
2023-09-06
宁海根雕:根雕,亦叫柴株雕,是宁海地区传统工艺品。根雕主要选用杜鹃、翦漆、栎树,黄杨等树根为原料,浸水去皮,略施加工雕成各种鸟兽、花卉、人物,融艺术于自然美之中,成为一种抽象艺术品。宁海根雕工艺品制作,已有悠久历史。据《宁海县志》记载:柴株雕系宁海民间
细些柏木树
细些柏木
2023-09-28
细些柏木在勐勐镇细些村委会有三棵柏树,一棵在细些村右边山洼里,另外两棵一直矗立在现细些村委会门口。据说这是拉祜纳支系的拉祜族在迁徙到细些时栽下的,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100多年前景谷县的盐老板名叫李希哲家盖房子,到处征集柏木
马树湿地
湿地
2023-09-08
清末之前的马曾是一个彝汉混居且被彝族同胞长期统治的地方。彝语叫马书、汉语的意思是一片沼泽地。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和历史的变迁,由彝语的马书演变成了今天汉语的马,意为马多多的地方
孤树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
2023-08-06
金丝小枣:孤金丝小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有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有鱼盐枣栗之饶记载。中心产地孤镇及其周围。枣皮朱红鲜艳,果形中等,肉厚核小,含糖分高,干枣拉抻可出金黄色韧丝,故誉为金丝小枣。生吃小枣,甜润鲜爽,香脆可口;晒干小枣,犹如软糖。
八树
2023-10-27
:学名小卫矛,卫矛科小灌木。高0·5米至2米,茎干及老枝有窄条状四棱木栓翅。羽状复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2厘米,叶背近脉处常有稀疏细毛。伞形花序,只有一至二朵花,花梗短,长3厘米以下,花与叶同时开放。春发秋落。果紫红色,近球状,有四浅裂。是预
得荣树椒
得荣
2023-12-09
得荣椒:椒是得荣县特有的一种无污染的大众化绿色食品,—般在3月份开花结果,4月份采摘青椒,7月份陆续成熟,可持续采摘到12月份,亩产一般能达到800公斤。得荣椒,也称树海椒,四川省得荣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品种树椒椒果肉薄、辣味浓,可开胃健脾,
核桃王树
核桃王
2023-10-11
核桃王耸立于喀拉瓦其村内,距新疆和田市区17公里。经考证,该已有560多年历史,当属元代的果树,堪称老寿星。中文名:核桃王拉丁学名:Juglans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壳斗目科:胡桃科属:胡桃属
树头菜
头菜
2023-12-16
头菜:头菜头菜,又名刺龙芽、刺嫩芽、刺苞头、五龙头等,早在唐朝即药食两用,拥有山菜之王美誉。头菜系五加科植物,春初萌发的嫩芽或芽苞,具有清火健胃,安神降压,壮肾利尿、解热驱虫等功效,可作为鲜药使用,它作食物,吃来爽口,是美味可口的蔬菜。在我县的十五个乡
重欢树
重欢
2023-06-13
当地人叫它重欢。这棵离地50厘米处分成两支,又在高5米处相互搭起一座天桥。桥长70厘米,两边有桥墩,中间还分生两个小枝,叶茂枝繁,也许是出于事业的需要,年青时,它们把情埋在心底
勐养象形树
勐养象形
2023-09-29
勐养象形距离景洪县勐养镇200多米,是一株奇特的百年榕,高20多米,冠幅宽30多米,两根粗大的寄生根,扎于地下,气生根形似大象,形成一座汽车也开得过去的圆形大拱门,主干根部长出的一大片盘根,就像一座天然假山。
四龙庙牛心柿
四龙庙牛心
2023-10-15
四龙庙牛心:河南省渑池县段村乡四龙庙村的牛心种植历史悠久,在古代是送往朝廷的贡品,被称为贡饼。牛心个大、肉细、汁多、味甜、无核或少核,其形状牛心,皮薄味甜,故称牛心。平均单果重25O克,最大果重375克。脱涩吃脆酥利口,烘吃汁多甘甜,晒制的牛心柿饼,甜
双树堡
2023-07-01
堡建造规划合理、科学,创意独特,整个堡的建设呈现出丰字格局。双堡位于阳原县白家泉乡的河川区。据《察哈尔省通志》载,双堡系明时建,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当地年长者口头传言,是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所建,因有两棵大桑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