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 相关景点共 623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2023-05-13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师范大学校园内,是经辽宁政府批准、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沈阳师范大学共建的、截至2011年中国规模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馆,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于2011年开馆
四合屯化石地质棚户走廊
四合屯化石地质棚户走廊
2023-07-13
朝阳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惜古生物化石集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朝阳古生物化石分布广,种类多,出量大,已知的化石产地近百处,最著名的有已被列入国家级鸟化石自然保护区的北票四合屯和龙城区上河首、凌源大王杖子、朝阳县的胜利、大
古象犀牛化石展馆
古象犀牛化石展馆
2023-10-02
古象、犀牛化石馆陈列有1975年出土于我县马栏镇西塬村的黄河剑齿象化石和犀牛化石骨架,其中古象化石体长8.45米,高4.3米,犀牛化石体长4.8米,高3.1米,距今已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是研究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古地质、古气候,古地貌、古生物的重要标本
宜昌龙化石博物馆
宜昌龙化石博物馆
2023-04-08
简介:龙化石博物馆总面积1200平方米,馆藏各种矿物、岩石和古生物化石标本达3000多种,其中鱼龙世界厅主要揭示了贵州关岭生物群的重大发现;地球演化历史展示厅,揭示了地球从前震旦纪到第四纪的地球演化和长江三峡地区的海陆变迁历史
化石沟
化石
2023-10-13
化石沟属于五彩湾景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这里原为汪洋大海,岸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后地壳几经变迁,大片森林及其它动植物被深埋地下,变成化石后复出地表,在这条化石沟中,分布有壮观的硅化木林,各种树木种籽化石,果实化石及各种动物化石。
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2023-03-02
河南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汝阳县中南部,属于伏牛山北麓,汝河上游,由恐龙化石园区和西泰山园区构成,总面积71.17平方公里,是一座以恐龙化石、花岗岩地貌为主的综合型地质公园
革东古生化石物自然保护区
革东古生化石物自然保护区
2023-09-21
革东古生化石物自然保护区革东古生化石物自然保护区的古生物化石是世界寒武纪生命大0的三个遗址之一,位于剑河的西北部,距新县城3公里。该保护区生物化石门类众多、数量丰富
化石谷
化石
2023-07-04
化石谷位于坐化山西侧,谷宽1020m,高120m,是登临坐化山的回路。谷底很多石板面上有氧化锰形成的柏树枝状的花纹,在地质学上称其为假化石,形态美观,很有观赏性。大块的置在道旁供游客观赏,小块的经加工后作为旅游商品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2024-01-10
中国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生地——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因龙而名。从这里出土的化石,已经被装成了10具恐龙化石骨架。两年前,多国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在嘉荫野外考察时,发现了新的大规模恐龙化石群,除甲嘴龙、虚骨龙外,还发现了甲龙化石、恐龙被皮肤化石和恐龙脚印化石
左镇化石博物馆
左镇化石博物馆
2023-04-25
左镇化石博物馆位于台湾省台南县,以展示距今约160万年前的第4纪更新世,以及台湾哺乳动物在菜寮溪所留下的化石为主,化石馆为一绿瓦白壁的二层楼房,占地105坪,陈列内容包括与山顶洞人同期的左镇人化石、数量惊人的象化石、鹿、犀牛、四不像、鳄鱼、鲨鱼、贝类等化石
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
2023-07-11
恐龙化石,是指恐龙死后身体中的软组织因腐烂而消失,骨骼(包括牙齿)等硬体组织沉积在泥沙中,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下,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沉积作用,骨骼完全矿物化而得以保存。此外恐龙生活时的遗迹,如脚印等有时也可以石化成化石保存下来
义县化石馆
义县化石
2023-07-12
义县化石馆义县化石馆收藏、陈列有多类辽西地区中生代地层剖面化石。中国辽西地区中生代地层出露文广、发育全,动植物化石十分丰富。该馆所藏化石产于义县及邻近地层中的中生代地层中,距今约1.2-1.5亿年。主要有鱼类、鸟类、昆虫类、爬行类和植物类
帽天山地质公园
帽天山地质公园
2023-09-27
1984年7月,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帽天山发现纳罗虫化石
南京人化石地点
南京人化石地点
2023-10-28
南京人化石地点是南京猿人的发现地,位于江苏省江宁县汤山镇西1公里处。化石出土地点为宁镇山脉中的雷公山石灰岩溶洞一一葫芦洞。1993年3月13日,当地在对汤山溶洞进行旅游开发期间,在洞南侧下方的小洞内挖掘出一具人类颅骨化石
恐龙蛋化石展馆
恐龙蛋化石展馆
2023-06-20
恐龙蛋化石展馆设于市博物馆内,位于东江河畔龟峰山下,在河源市区挖掘出化石109窝1068枚,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达22厘米。这些恐龙蛋化石有三个特点:一是出土集中;二是有大中小三种,从种类和数量上均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河南西陕;三是以东江为界,河东裸露河西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