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古老悠久的第一大寺——哲蚌寺 相关景点共 7500
阿掖山卧佛寺
阿掖山卧佛寺
2023-08-16
阿掖山东北方下侧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卧佛院,又称下。《日照县志·寺观》曰:佛院即俗名下寺院也,是我市形成规模最早寺院。卧佛院建于唐代。据收集碑文中记载:自前唐时建于尉迟公(敬德)实平辽屯兵报捷处也,此记与安东卫志相符
摆浪河水库
摆浪河水库
2023-10-06
摆浪河水库位于祁连山脚下,距高台县县城50多公里,是高台县境内最大黑河支流,沿岸五弯九曲,渊险流急。当地群众从1958年开始先后在长沟、四湾建坝拦河,历经艰难最后在五湾建成了高台历史上难度最大山谷水库。该库最大坝高43.5米,横跨长度465米,宽6米
太子庵
太子庵
2023-11-17
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地方。位于禅源西北边昭明峰下,竹林遮径,山泉溅玉。庵占地5亩许,门楼书抱翠流彩。内有昭明遗迹:读书楼,又名文选楼,昭明太子在此撰成《昭明文选》,因此得名。介绍文选楼始建于明代,砖木结构,浮雕木刻,古朴华丽
聂耳墓
聂耳墓
2023-11-05
在太华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树丛中,长眠着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墓呈琴状,主体为琴盘,墓穴琴颈,道上七个花台,呈琴品状,象征着七个音阶;道上24级石阶,示意着他仅活了24岁。琴盘顶部,七块晶莹墨石上,分两行横书人民音乐家聂耳墓
高城墩遗址
高城墩遗址
2023-05-20
高城墩遗址西南3公里处为笠帽顶崧泽文化遗址,东南15公里处为墩遗址,高城墩是这个遗址群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所知纬度最北,距长江最近良渚文化高台墓地遗址。1985年10月,由江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双峰云栈
双峰云栈
2023-05-03
所谓双峰,当指蜀冈东峰(观音山)与中峰(平山堂、大明);云栈,悬于半空中栈道。双峰云栈系乾隆年间按察使衔程玓所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有如下记述:双峰云栈在九曲池。旧有听泉楼、露香亭、环绿阁等名胜
新兴龙山摩崖石刻
新兴龙山摩崖石刻
2023-06-28
新兴龙山摩崖石刻位于新兴县集成镇龙山国恩后1公里洞心村背,刻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镌于形似大馒头石头,高3米多,上刻龙山二字,字宽大1.3米,书法刚劲精湛,玲珑夺目。落款为朝议大夫新州军州事王毅仁,绍兴改元十月既望,住持僧慧渊勒石
灵泉岩摩崖石刻
灵泉岩摩崖石刻
2023-06-24
灵泉岩摩崖石刻位于汕头市鮀浦镇蓬州村西约一公里处山麓。岩由一巨大天然岩石(俗称僧帽石)覆盖而成,面积约64.4平方米,内可容数十人。灵泉岩何时建庙,未见方志记载。明成化九年僧周海撰并镌刻在岩外崖壁上《灵泉岩记》可知明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
广河赵家遗址
广河赵家遗址
2023-09-09
是一处半山类型、齐家文化、洼文化共存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米,暴露有墓葬、白灰面居址。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附加堆纹和绳纹,彩陶纹样有网格纹、锯齿纹
秀峰塔
秀峰塔
2023-09-03
秀峰塔因建在秀峰电(慈清)附近而得名。秀峰塔为9级实心8角经檐式佛塔,每面各有一尊浮雕像和一个大字计,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密据上下分别确72个兽头和风铃。秀峰塔虽然几经风雨,仍然屹立一个重要原因是曾进行过5次较大维修
四明山心摩崖石刻
四明山心摩崖石刻
2024-01-15
四明山心摩崖石刻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字岩下村,原杖锡南面约1华里处。该摩崖石刻除了四明山心,四个隶体大字外,旁无落款,有关史书亦无其镌刻确切年代记载。。镌四明山心之石称屏风岩,该石高4.5米,阔1.95米,厚3.2米,东面直书四明山心,四个隶体大字
陈居驸马墓
陈居驸马墓
2023-10-20
一是汉驸马罗坚墓,于城南太平下有碑记;二是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在县南土地坝。宋驸马陈居、辛乙公主合墓,习惯称驸马坟。此坟碑、墓俱存,兼有驸马后裔《陈氏族谱》有翔实记载
古白塔
古白塔
2023-10-17
西昌古白塔矗立在西昌城内西北部隅原景净内(后改为白塔寺),位于凉山军分区后院。西昌古白塔高21米,底层周长14.8米,成八方形,砖筑结构,共7层。北面镶嵌有永历十年修古塔记之石碑,刻有番文。从塔基第十层入门,有窄道,可沿自左至右螺旋形通道至第4层
岗布沟冰川与神湖
岗布沟冰川与神湖
2023-09-08
瀑布高70米、宽30米,俨若擎天大柱、傲视群雄,在阳光照射下闪现出七色彩虹,蔚为壮观。瀑布下端是天然湖卡盯米,也叫岗布错。传说,向岗布错中抛掷信物,湖水便奇迹般地显灵,预示吉凶祸福,还可以看见来世命运
朱子文化圣地
朱子文化圣地
2023-08-15
朱子村位于王家庄街道境内景黄路东侧,人口3146人,史称安丘明珠村,是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著名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历史悠久,初时立村于法林以西,明朝移到该寺以东。上世纪50年代峡山水库建成后,又挪到原村西。汉代,村人丘长以孝著称,故村名为孝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