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司徒古驿道 相关信息共 7500
茶马古道-凤鸣驿道
茶马古道-凤鸣驿道
2023-09-15
凤鸣驿道位于合江县凤鸣镇社区,东北西南走向,最早建于明代,发展于清代、民国等。现在所见驿道为清时期所建,驿道为青石条、石板铺成,全长513米。主道最宽8米,最窄处2米,分为广场、湾子头、正街、十字口、栅子门、场口上6段,支道有老油房、猪行上、老米市3段
梅关古驿道(梅关古道)
梅关驿道(梅关古道)
2023-11-13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4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
茶马古道-沙湾驿道
茶马古道-沙湾驿道
2023-09-15
茶马古道-沙湾驿道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沙湾老街,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商道,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线性遗产,泸州是川黔线的必经之路
滇中古驿道禄丰段
滇中古驿道禄丰段
2023-09-08
滇中古驿道禄丰段位于禄丰县境内。是在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秦汉五尺道、唐代石门道的基础上,经元、明、清及中华民国历代政府修建而形成的。唐代修建石门道,在禄丰境内设有龙和馆(今腰站炼象关)和沙雌馆(今舍资),这是禄丰境内第一次有史籍记载的地名
川黔驿道息烽段
川黔驿道息烽段
2023-04-13
川黔驿道息烽段位于息烽县永靖镇马当田村、养龙司乡养龙司村,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较好的有大风垭段和十字路段。大风垭段长约1公里,从原贵遵高速路侧至大风垭,沿山南北向分布,用石板铺成,宽约1.5米
茶马古道-官斗村川黔驿道
茶马古道-官斗村川黔驿道
2023-09-15
官斗村川黔驿道(叙永县)保护范围:驿道从古桥往西北外延100米,东南外延30米至凤凰山古庙,古道东、西两侧各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西北外延50米至曾俊明住房东侧,东南方外延50米至杨永华住房西侧
盘县古银杏
盘县银杏
2023-02-26
地址: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类型:植物园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盘县银杏风景名胜区距盘县特区20公里,含石桥、乐民镇、城关镇、水塘镇、火铺镇景区。有千株银杏林、碧云洞、丹霞山、火铺杜鹃林、滇黔驿道等数十个著名景点
茶马古道-大石川黔驿道
茶马古道-大石川黔驿道
2023-09-15
大石川黔驿道(叙永县)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0米至红军庙正侧,向南外延15米至竹林,向西外延20米至松柏村屋基,向北外延15米至竹林。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00米至城门洞,向南外延50米至竹林边田坎,向西外延50米至松柏村屋基北侧水泥公路
茶马古道-宝莲街驿道
茶马古道-宝莲街驿道
2023-09-15
宝莲街驿道(龙马潭区)宝莲街始建于宋元时期,当时人们叫她土漕口,是泸州下走重庆、上行成都的必经之道。历史上,宝莲街为州官迎送朝廷官员的官道。且知,这条官道的形成得益于明清时泸州水运的兴旺、商贸的繁荣,以及朝廷改民运川盐为官运的举错
殷尚书坊及大司徒坊
殷尚书坊及大司徒
2023-10-18
殷尚书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四柱三间三楼,开间12.2米,通高11.5米,额坊上刻尚书二字,落款为户部尚书前奉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盐法巡地方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殷正茂立。地址:歙县桂林乡殷家村
茶马古道-猴子岭川黔驿道
茶马古道-猴子岭川黔驿道
2023-09-15
猴子岭川黔驿道(叙永县)保护范围:东北外延15米至猴子岭,东南外延15米至大河坎,西南外延10米至赵家咀,西北外延20米至营盘山。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北外延50米至青岗坡,东南、西北方外延50米,西南外延30米至水泥公路。
西坑古村
西坑
2023-07-24
西坑村位于松阳和武义两县交界处,松阳县城13公里外的大种山脚,著名松宣驿道就经过该村。该村有300余人口,以叶、丁两大姓为主。现存《叶氏宗谱》、《丁氏宗谱》。末次修订均在解放前夕。叶氏族人源出市塘岸,均为道教鼻祖法善之后裔。属南阳郡
龙井古村
龙井
2023-11-21
龙井村的古民居建筑技术精湛,建筑物雕龙画凤,人文历史悠长,这里的驿道全部用条石铺设而成,总长1000多米
古鹤古村
2023-05-25
中山市三乡镇鹤村是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文化村,相传时有许多雀鸟在鹤村山林中栖息,众多鸟类中以白鹤居多,由此得名古鹤。现在的鹤村是一条自然村,与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古朗古村
2023-06-25
朗村位于顺德杏坛镇,离镇中心西北5.5公里,面临甘竹滩,面积5.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00余人。朗村素有西江水先到朗的说法,村内水道纵横,古桥座座。和顺德很多村一样,朗也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朗开村于宋末元初,鼎盛时期有万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