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吉木萨尔千佛洞 相关景点共 77
伯什哈千佛洞
伯什哈千佛洞
2023-04-22
伯什哈千佛洞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西约5公里,背靠火焰山,可通过小路到达。伯什哈千佛洞是木头沟一系列千佛洞之一,西边的洞窟旁建有寺院遗址。窟前平台建有寺庙,其中四个窟中有残存壁画,风格与柏孜克里克石窟很相似
锡克沁千佛洞
锡克沁千佛洞
2023-06-01
锡克沁千佛洞,又称七个星明屋,在焉耆县城西南30公里处。明屋维吾尔语是千间房的意思,现在这里只剩一处唐代寺院遗址,是当时的伽蓝(佛寺)之一。锡克沁千佛洞遗址包括南大寺、北大寺,以及离寺院不远的千佛洞石窟群三部分。考古工作者在南大寺、北大寺发现不少泥塑佛头
武安千佛洞石窟
武安千佛洞石窟
2023-07-05
千佛洞石窟位于武安市桃圆山,在天然石灰岩洞的基础上开凿而成,洞口面西,前临桃园河。石窟石质较松散。壁上有较多的裂纹和钟乳石。南北两壁共刻有112个佛龛,内凿佛像164尊,均为善男信女捐资刻凿,龛侧刻有捐刻者的村庄姓名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2023-10-15
介绍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朝,历经唐、五代、宋、元朝,始终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原共有洞窟83个,现存的57个中,有壁画的为40个,壁画总面积1200平方米,壁画内容主要有
胜金口千佛洞
胜金口千佛洞
2023-10-15
胜金口千佛洞在吐鲁番市东北部约40公里处。为唐至元年间的佛寺遗址。共有四处:两处在山腰,两处在山麓。计有洞窟10个,为土坯砌筑,窟内间有壁画。窟顶绘有卷云纹配成的莲花、枯木寒鸦图和葡萄满枝、垂柳成荫图及千佛像等。大多有回鹘文题记。其中一窟,壁上有回鹘文写经
东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石窟
2023-04-19
千佛洞石窟位于酒泉市安西县城东南90公里处桥子乡长山子北麓的东西崖壁上。现存洞窟23个,有10个洞窟存有壁画和塑像。洞窟形制主要有:长方形中心柱窟、圆形穹窿顶窟和方形平顶窟。尚存佛、菩萨塑像56身,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的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2023-07-07
峪西侧山崖下,凿有石洞一区,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名曰千佛洞
营里千佛洞石窟
营里千佛洞石窟
2023-07-08
千佛洞时代:北齐、隋、唐地址: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悬岩上俗名佛洞庙。山上树木茂密,在丛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长宽高各20米,体积近8000余立方米,佛洞即开凿于巨石之腰
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2023-07-08
千佛洞千佛洞(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城北7公里七里脚村的城川河东岸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石窟共有两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存雕像约70余尊。第一窟位于崖下南侧,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面宽2.72米,进深2.35米,高8米
汤家庵千佛洞
汤家庵千佛洞
2023-09-08
汤家庵千佛洞时代:明地点:洋县八里关乡王河村汤家庵组保护范围:以洞门为中心,向东50米,向南70米,向西30米,向北5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向东、南、西、北分别外延50米、30米、70米、95米
吉木萨尔北庭国家湿地公园
吉木萨尔北庭国家湿地公园
2023-09-09
吉木萨尔北庭国家湿地公园被列为新疆9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后,已开始规划建设,规划总面积1492公顷。主要包括东大龙口水系—北庭故城护城河东西河坝区域,拥有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草本沼泽、森林沼泽、人工库塘六个湿地型
曲里千佛洞石窟
曲里千佛洞石窟
2023-07-05
千佛洞石窟位于涉县曲里村西八里,为明代石窟,坐西北朝东南,依峭壁而开凿。窟呈长方形,宽9.7米,深3.77米,高4.41米。石窟一门两窟,门前辟一平地。门窗之间刻许多小佛像,门上部刻二龙戏珠,两侧浮雕四身力士像
鬼谷岭千佛洞
鬼谷岭千佛洞
2023-10-04
千佛洞,位于鬼谷岭南麓,距迎丰镇街4公里。其洞深10米、高4米、宽6米。清乾隆年间修建,道光年间复修。昔日,这里道教的香火十分兴旺,闻名于陕南和湖北汉江流域。现在,洞内尚存石刻雕像28尊。每尊雕像造型都十分逼真、栩栩如生
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
2023-10-10
森木塞姆千佛洞在库车县东北约40公里,分布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溪沟东西两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份遭到破坏,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有52个。窟形大部为支提窟,毗珂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2023-09-01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洪谷山内一处谷地的北崖壁上,前临深涧有一处千佛洞石窟,充满神秘的力量。它是塔形龛窟,外部依崖砌筑为方塔形,是将佛教石窟中印度古塔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融为一体,这种继承北齐塔龛遗风的建制,在我国石窟中极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