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周氏宗祠门楼 相关信息共 6862
合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氏宗祠)
合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宗祠)
2023-08-05
合溪采地交通站旧址(王宗祠)位于合溪乡采地村,年代为1929。合溪采地王宗祠,位于合溪乡采地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方形,土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通面阔20.4米,总进深16.3米,占地面积3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武水刘氏宗祠(含尚书第)
武水刘宗祠(含尚书第)
2023-04-09
武水刘宗祠(含尚书第)位于临武县武水镇刘家村,时代为明。2018年,武水刘宗祠(含尚书第)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延伸3米处
承旭门楼
承旭门楼
2023-05-10
承旭门楼位于双城市,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99年1月10日,承旭门楼被公布为第4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食堂门楼
大食堂门楼
2023-07-06
大食堂门楼,位于五台县杨白乡大南头村中央的赵凤伟宅院。1958年大办食堂时,该院为生产队食堂,现存门楼坐西向东,占地面积9平方米。砖筑,小悬山顶,板门一合。门额之上水泥抹面,中间立体五角星,书食堂万岁四字。信息来源:忻州网
徐氏宗祠暨杨虎城在太和故居
宗祠暨杨虎城在太和故居
2023-07-27
宗祠暨杨虎城在太和故居位于太和县城关西大街。徐宗祠是徐广缙的家祠,建于清道光年间。徐广缙(1797年—1869年),字仲升,太和徐寨人。24岁中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加太子太保衔,世袭一等大臣
高赞梁氏大宗祠
高赞梁宗祠
2023-05-25
高赞梁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高赞东胜大街1号。清乾隆十三年(1748)建,光绪二十三年(1897)、1997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广三路,总面阔28米,中路面阔三间13.6米,进深三进47.8米。硬山顶,龙舟脊,人字封火山墙,青砖墙红砂岩石脚
启敬堂(余氏宗祠)
启敬堂(余宗祠
2023-07-26
启敬堂位于塘坞乡西庄村内·迠于清嘉庆壬戌年(1802),余宗祠·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共有四进,分别是前厅、中厅、正堂、后楼。面阔都为三间,通面阔11.2米,占地面积约387平方米。硬山顶,有屋面板和搏风板
紫阳县东城门楼
紫阳县东城门楼
2023-10-04
紫阳县东城门楼时代:民国地点:紫阳县城关镇东城门保护范围:向东10米至居民外墙,北至齐桥根路外侧,西10米至民居外墙,南至县工商局家属楼北侧。建设控制地带:以东城门楼为轴心,方圆320米内。2008年,紫阳县东城门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沙吴氏大宗祠
下沙吴宗祠
2023-11-07
下沙吴宗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下沙社区下沙大街3号之二。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2003年按原貌修复。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2.38米,总进深41.34米,分布总面积511.79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峰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陶瓦当
杨公村管氏宗祠
杨公村管宗祠
2023-04-05
杨公村管宗祠位于江西省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相传为唐代国师杨筠松择地而建,后毁。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原址重建。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硬山顶,风火墙,三进厅,两边有厢房。面阔15.2米,进深40.9米,高11米,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
上胡家胡氏宗祠
上胡家胡宗祠
2023-04-01
上胡家胡宗祠坐落在荆州乡上胡家村,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828平方米,三进五开间,抬梁式建筑,拱形轩顶,前后三进,前进在上世纪50年代改建成戏台,后进为二层楼房。该祠用料硕大,做工精细,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乐岭李村李氏宗祠
乐岭李村李宗祠
2023-03-31
乐岭李村李宗祠位于贵池区涓桥镇乐岭村李村自然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祠堂四周墙基为基点,向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四周延伸2米。
屏山二村黄氏大宗祠
屏山二村黄宗祠
2023-04-09
屏山二村黄宗祠位于番禺区石壁街道屏山二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相邻东侧建筑边线,北至旧墙基北侧相邻建筑边线,南从建筑边线外延5米,西至玉树大街现状路西边线
下沙张氏大宗祠
下沙张宗祠
2023-11-07
下沙张宗祠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下沙社区下沙大街23号。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民国期间和2003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3.05米,总进深38.69米,分布总面积504.90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峰火山墙,灰塑龙船脊。雕花封檐板
圣境门楼
圣境门楼
2023-05-20
走过五明桥就是圣境门楼,预示着打开了通向灵山胜境的世界。胜境门楼糅合徽式建筑之古朴端庄,北方皇家建筑之雄伟大气以及藏式建筑之鲜明活跃风格于一体。正门悬挂的灵山胜境匾额为赵朴初先生题写,背面梵文为季羡林先生题写